浙江自考网

咨询热线

15700080354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浙江自考网>复习资料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2年10月浙江自考《政治经济学》重点复习第九章

时间:2022-07-06 11:36:24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1、平均利润

  ① 定义:是指各部门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所获得的利润,不同部门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结果。

  平均利润率实质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得到的利润率,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平均利润率 = 剩余价值总额 / 社会总资本

  ② 反映:平均利润是预付资本和平均利润率的乘积,它的形成实际上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结果。

  2、生产价格(06年辨析,4分)

  06辨析:商品按照价值出售转化为按照生产价格出售,仅仅使价值规律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没有违背价值规律。

  ①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即商品不再是按照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的价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来出售了,这种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

  ② 生产价格用公式表示为:pp = K + p

  其中pp表示生产价格,K表示生产成本(=C+V),p表示平均利润;

  ③ 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④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价格围绕生产价格pp上下波动。

  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违背,只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一、虽然从个别部门来看,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利润总额与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还是相等的。

  二、从个别部门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同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也必然和价值总额相等。

  三,生产价格随商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生产价格就会降低,反之上升。

  ⑤ 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

  3、利润率(03年辨析,4分)

  03辨析: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不仅是一种质的转化,而且两者在量上也不相等。

  ①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②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用不同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剩余价值率揭示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利润率表示的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利润率在量上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m’=m/v),它掩盖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4、商业利润

  ① 定义:商业资本家经营商业所获得的利润。

  ② 形成过程:

  产业资本家把商品按照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然后商业资本家再按照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这种售价大于进价之差,就是商业资本家获得的商业利润;

  ③ 本质:商业利润的本质是生产领域中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由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

  ④ 商业利润的确立受平均利润率的支配。

  ⑤ 体现关系: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5、资本有机构成(97名解2分,01名解2分,05名解3分)

  ① 含义

  资本的技术构成:从物质形态上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技术构成。

  资本的价值构成: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价值构成。

  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有机构成。

  ② 关系

  技术构成变化时,价值构成可以不变;有机构成变化可以与技术、价值资构成不一致。

  6、借贷利息

  ① 实质上是产业工人创造的、由职能资本家(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它体现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② 行程过程:1、职能资本家借款目的:获得利润;借贷资本家为了获得利息。2、职能资本家把利用借贷资本获得的平均利润分割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对借贷资本家出让资本使用权的报酬,采取了借贷利息的形式;另一部分归职能资本家所有,采取企业利润的形式。

  3、利息率必须大于0但是小于平均利润率。

  7、级差地租(99年简答,10分,07年辨析,4分)

  99简答:级差地租产生条件和原因。

  07辨析:租种优等地的农业资本家交级差地租I,租种劣等地的交纳级差地租II。

  ① 是与土地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形式,它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② 级差地租由于形成条件的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II。

  级差地租I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一是土地肥沃程度,二是土地的地理位置不同。

  级差地租II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I是级差地租II的基础。

  ③ 土地的有限性所引起的土地经营的资本主义垄断是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

  ④原因:土地经营权的资本主义垄断。

  源泉: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超额利润。

  1、如何理解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1)劳动力是潜藏在人身体中的劳动能力,而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劳动不是商品,但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工人在出卖劳动力时,同任何商品的出卖者一样,实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同时让渡了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2)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在现象上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这是由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决定的:

  ① 从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关系看,在劳动力的买卖中一般人只会注意等价原则,而对商品是劳动还是劳动力则不太关心;

  ② 从工资的支付形式看,资本家通常是在工人劳动以后才支付工资的,这也造成了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假象;

  ③ 从工人的立场看,劳动是工人谋取生活资料的手段,所以工人很容易把工资看成是劳动所得;

  ④ 从资本家的立场看, 他总希望以尽量少的货币换取尽量多的劳动,以便取得利润。实际上,这个利润是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的使用所创造的价值之间的差额,但是,资本家为了掩盖剥削关系,把工资说成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⑤ 从工资的实际运动看,劳动时间越长,熟练程度越高,工资也越高,这也造成了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假象。

  2、商品的价值是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的?

  1)生产价格的形成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

  在平均利润形成以前,商品按照价值出卖。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即商品不再是按照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的价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来出售了。这种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用公式表示为:pp = K + p。其中pp表示生产价格,K表示生产成本,p表示平均利润;

  2)生产价格和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额

  在质的方面,生产价格只同资本相联系,同活劳动没有联系;在量的方面,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

  3)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违背,而只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4)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利润――竞争(部门内和部门间)――部门内同一类商品形成统一的社会价值,部门间资本转移――P’平均利润的形成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报名提醒

【考试时间:4月12-13日】

浙江自考服务中心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APP

APP
下载

man
联系
微信
wxlogo
扫描
二维码
反馈建议
反馈
建议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
微信客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