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考网

咨询热线

15700080354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浙江自考网>复习资料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政策复习笔记第五章

时间:2022-09-19 11:56:06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以下自考复习资料均由浙江自考网整理并发布,考生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浙江自考报名、考试、成绩查询、毕业、历年真题、常见问答等相关信息请关注浙江自考网,获取浙江自考更多信息。


  第五章 公共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第一节 公共问题的界定、内容和属性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是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

  1、何谓公共政策问题(参见169页)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2、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构成要素)有哪些?——客观的现实社会问题的存在;问题的被察觉;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严重冲突性;出现相关的团体和组织活动;进入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的政策行动。.

  3、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有哪些?219关联性;主观性和人为性;历史性和动态性。

  第二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提出与分析

  1、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主体有哪些?政治领袖;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民意代表;大众传媒;各类政策研究组织;政府部门本身。(选择)224

  2、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公共政策问题界定)含义:公共政策问题分析指的是对现实与人们利益期望等之间存在的差距,以及由此产生的不满和政策需求等,进行界定性的分析。其目的在于弄清问题的实质和严重性,为政府及有关组织决策议程作准备。

  3、7个公共政策问题分析方法:边界分析法;多角度分析法;类别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头脑风暴法;假设分析法。伦理分析法。定义。

  4、类别分析时的注意事项:实质的相关性;穷尽性;相互排斥性;一致性;层次分明性。(228)

  5、头脑风暴法的实施阶段:组建团体;意见产出;意见评估;意见排序。(231)

  6、假设分析法的基本步骤:确定利害关系人;呈现假设;评比假设;汇集假设;综合假设。(232)

  7、其他一些名词解释:.

  流行迷思就是那些足以导致人们对一知半解的事件妄下定论的对一般性事实的曲解以及只得到部分证明的选择性认知。分为:自然的迷思;邪恶的迷思;内在的迷思。(222);

  政策诉求就是作为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的公共权力机关以外的社会行为主体提出的要求对某一社会问题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以及采取何种行动的主张。(222);

  可能原因:是指一切有可能促成某种问题得以产生的因素。

  合理原因:是指以科学的研究或直接的为基础所探查出的问题成因。

  可行原因:是合理原因中实际起作用的原因。(229)

  影响公共政策问题的客观因素主要有:自然灾害;社会变革;体制转型。

  影响公共政策问题的主观因素主要有:价值观的更新和人们期望目标的改变。

  第三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1、公共政策问题认定的主体——有关公共组织和政府。

  2、政策议程:是指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系统议程(公众议程):指政治系统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

  政府议程(正式议程):指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

  实质性议程:是指认定哪些影响深远和潜在意义重大的政策问题的议程

  抽象性议程:指一些政策问题虽然属象征性的,但也会引起社会和决策者政治上的关注的议程。

  3、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的主要区别(235):抽象——具体;提出——认定;众说纷纭、未必涉及解决方案——确定、涉及解决方案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报名提醒

【考试时间:4月12-13日】

浙江自考服务中心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APP

APP
下载

man
联系
微信
wxlogo
扫描
二维码
反馈建议
反馈
建议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
微信客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