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考网

咨询热线

15700080354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浙江自考网>复习资料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2年浙江自考公共政策复习资料第一章

时间:2022-09-19 16:30:09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以下自考复习资料均由浙江自考网整理并发布,考生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浙江自考报名、考试、成绩查询、毕业、历年真题、常见问答等相关信息请关注浙江自考网,获取浙江自考更多信息。


第一章 公共学的形成与发展

  1、中国古代思想的内容

  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

  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

  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

  5)“不惠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

  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2、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

  1) 他谴责一切封建关系,既对重商主义进行了严峻的批判,又克服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偏见,力图证明刚刚诞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合理性,证明只有分工进一步发展才能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反对一切阻碍经济自由的政策和学说,并提出了一套理论和经济政策。

  2) 他有关政策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对整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经济自由是它的基本观念。

  3) 在研究方法上,他以经济人的利已心这一假设作为立论的基础。

  3、克劳塞维茨的贡献:

  1) 他提出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认为应当把战争或战争中的各个战局看成一条完全由相互衔接的一系列战斗所组成的锁链,并把每一个战斗都看成这条锁链中的一个环节。他认为要取得相对的优势,即在决定性地点上巧妙地集中优势兵力,就往往必须准确地选定决定性地点并使自己的军队一开始就有正确的方向,就必须有决心为了主要的东西而不惜牺牲次要的东西。这样,他就正确地设定了战略、策略和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研究中“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 他将战略要素区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

  3) 他强调战略决策须依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部情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予以修正和完善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4、马克思的贡献:

  1) 他的全部理论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与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规定了根本的政策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为社会主义国家各个发展阶段的元政策和各项基本政策,甚至为各个领域的部门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2) 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政策研究从注重政策结果到注重政策过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而且政策研究遵循这样的认识论路线能够正确地勾画出政策过程及其各个主要阶段的一般特点。

  3) 他的历史唯物论为我们深入地研究各种社会现象,探索社会发展的固有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5、韦伯对公共政策研究的贡献

  1) 他强烈地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甚至将社会科学称做文化科学。

  2) 他认为,人的行动或社会行动包括两个基本要素:动机和目标。

  3) 他提出了官僚制理想模型,并通过对官僚制组织结构的设计而探讨了合乎理性的、科学的决策模型。

  4) 他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上的建树,就是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主张价值无涉。

  6、拉斯韦尔对公共政策学的六点界定

  他是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政治学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者和重要代表从物之一。

  代表性著作:〈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

  1) 它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

  2) 它的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

  3) 它是一门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敏感的学问。

  4) 它具有跨学科的性质。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报名提醒

【考试时间:4月12-13日】

浙江自考服务中心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APP

APP
下载

man
联系
微信
wxlogo
扫描
二维码
反馈建议
反馈
建议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
微信客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