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狂飙突进
德国的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文学运动, 狂飙运动:18 世纪 70——80 年代发生在德国 的一场文学运动。一大群文学青年,在英法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强烈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和压 抑,要求个性解放。他们崇高天才和叛逆,推崇自然和自我,提倡民族风格。他们的理论旗 手是赫尔德尔,代表作品有席勒的《强盗》、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这一名称源于 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
22.浪漫主义
它大致发生在 18 世纪后半叶到 19 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各国。这个定义可扩大到:浪漫 主义不是一个单一的思想运动,而是对 18 世纪中叶以来西方社会经历过并且继续在经历的 某些状况的综合反应。浪漫主义运动的鼎盛期是 18 世纪 90 年代到 19 世纪 30 年代,浪漫主 义运动的理论基础是德国古典哲学,浪漫主义运动的特征有:主观性、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城市文明的诅咒、回到中世纪,对历史及民间文学的尊重、抒情性。作为流派,浪漫主义在 西欧各国都有过很长的尾声,或者是作为传统而成为其它流派的组成部分,不过到了 1830 年以后,它的鼎盛时期就过去了。
23.耶拿派
1 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 219 世纪他们在耶拿创办的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 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征 感。
24、海德堡浪漫派:
119 世纪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隐士报》,形成了海德堡派。 2 功绩:收集和整理德国民间文学。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收集编写的民歌集《儿童的奇异号 角》,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都是对德国民族文学的重要贡献。
25 拜伦式的英雄
拜伦式英雄:在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中,出现了一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海盗、异教 徒、被放逐者,这些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 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 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 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26.“湖畔派”诗人
是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他们有共同的政治态度和文 学主张,都曾居住在英国西北部昆布兰湖区,因此被称为“湖畔派”诗人。他们早年都欢迎 法国大革命,但当雅各宾专政时期,则由对革命感到恐惧转为不满或反对革命与民主运动, 用户英国统治者内外保守的反动政策。他们反对文学的社会作用,逃避现实斗争,憎恶资本 主义城市文明,创作出歌颂大自然、美化中世纪封建农村生活的诗篇,以此抵制资本主义现 实。他们的诗作思想内容消极保守,充满神秘色彩,但语言优美,考究韵律,艺术成就较高。
27、美丑对照原则
“美丑对照”是雨果著名的美学主张,也是他不少作品的鲜明特色。雨果认为:“丑就 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善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作者 在《巴黎圣母院》中就是通过这种原则来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的。作品中的两个王朝、两个 国王、两个法庭、两种法律构成了鲜明的对照,一个洋溢着平民的善良、友爱,另一个充斥 着残暴、昏庸、伪善。作品中的人物对照是多层次的,有人物间的善恶对照,如爱斯梅拉达 与克洛德;有人物自身的光明与黑暗的对照,如克洛德;有人物外表与心灵的美丑对照,如 加西莫多等。 “小人物”:特指 19 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种小人物形象,他们处 在社会底层,生活困苦,地位卑微,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成为 那些大人物统治的牺牲者,是被剥削、被欺凌的典型形象。作家对他们寄予同情与怜悯,并 通过这类形象批判沙皇专制制度。
28.多余人
最早由赫尔岑在《往事与随想》中提出。 “多余人”是 19 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 识分子的一种典型。这些形象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接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渴望有所作为,他们的出现是社会意识觉醒的一种体现。但是这一类形象往往以 自我为中心,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行动的能力和勇气,因此在社会上无所适从,结局 是悲剧性的。从奥涅金到奥勃洛摩夫,“多余人”形象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29.新人
指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资产阶级平民知识分子。新人的一般特点是:有明确的社会理想, 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猛烈地抨击专制农奴制度,否定贵族社会的道德观念,进行实际的、 不妥协的反对旧制度的斗争;和人民保持紧密的联系,愿意为人民的利益献身;具有坚定、 勇敢、乐观的个性和勇于自我牺牲、富于实干的精神。最早出现的新人形象是屠格涅夫《前 夜》中的英沙罗夫和他的妻子叶琳娜,以及《父与子》中的巴扎罗夫。成功地塑造了新人形 象的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怎么办?》中的薇拉、吉尔沙诺夫等。
30、人物再现手法
人物再现手法是巴尔扎克的一大创造,也是他的人物塑造的一大特色。 人物再现法,就是将同一个人物,让他在不同作品中连续出现。每出现一次,就展示其性格 的一个侧面,最后,将这些作品情节贯穿起来,就形成了人物的思想发展轨迹,从而多角度, 多层次地再现其性格的全部。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美文学选读复习笔记:Alfred Tennyson
12-09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美文学选读复习笔记:Washington Irving
12-082022年浙江自考《网络操作系统》复习资料(9)
09-192023年4月浙江自考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复习笔记:旅游者购买动机
12-06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总结(十三)
01-302023年4月浙江自考心理测验学串讲笔记五
12-192022年浙江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作品主要内容
10-15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学复习笔记:人格性质
11-032023年4月浙江自考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复习笔记:认知重建法
12-26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复习资料:我国幼教行政管理及体制
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