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考网

咨询热线

15700080354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浙江自考网>复习资料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2年浙江自考新闻评论写作复习资料第十四章

时间:2022-11-02 17:32:24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以下自考复习资料均由浙江自考网整理并发布,考生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浙江自考报名、考试、成绩查询、毕业、历年真题、常见问答等相关信息请关注浙江自考网,获取浙江自考更多信息。


第十四章 广播评论

  广播评论的概念

  从体裁的角度看,广播评论是按照广播的传播特点,以便于口说耳听的方式撰写、制作和播出的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广播新闻体裁.

  广播评论是通过媒介、面向广大听众阐述对于客观事物见解和看法的一种体裁.

  广播评论是广播按自己的传播方式移植和改造报刊评论体裁的产物

  首先,广播评论的特点是便于口说耳听.新闻评论早在广播出现以前,就作为报刊体裁存在着.广播这种后起的新闻媒介在移植新闻评论的同时,也按照自己的传播特点逐步改造这种体裁,从而形成了不同于报刊评论的表态方式.

  重视事实论据,语言通俗如话、结构脉络简洁、重点处不辞繁复等等.这一切归结起来,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广播的传播特点,方便声音表达,争取琅琅上口、悦耳动听的传播效果.

  其次,广播评论具有政论性.所谓政论性,指以说理为主要手段,着重从思想、政治、伦理的角度,阐述对于新闻事件和现实问题的见解,藉以指导社会实践、引导社会舆论.正是由于这一属性,即使反映同一新闻事实,广播评论同其他广播体裁也判然有别.广播评论主要通过议论,从政治、思想的角度分析事件的实质及其影响,它的说服力在于中肯地触及问题的症结.广播评论的政论性既是它体现新闻评论体裁特征的关键,也是它区别于其他广播新闻体裁的根本界限.

  广播的传播优势和劣势

  广播运用由电波传送的声音符号表达内容.认识广播的传播特点,关键是认识在电波传送的条件下,声音符号的表现功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声音包括有声语言和音响.与文字相比较,在日常交流中运用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直接拆诸口说耳听,更为方便、快捷,几乎不受接受者的文化程度的限制,可以拥有更多的听众.

  声音也同样存在不如文字的弱点或劣势:稍纵即逝,过耳不留,只能即时听知;不易保存,多次转述容易“走样”,甚至截然相反;听的人不拥有选择权,不易把握重点,因而往往处于被动状态.

  通过电波传送,声音插上了“电翅膀”,它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电波的速度相当于光速,可以把表现内容的声音顷刻之间送到覆盖区的任何地方.但与此同时,在电波传送的条件下,说话人与听话人存在着空间距离,声音脱离了具体语言环境,丧失表情、动作等辅助手段;传、受双方不能进行直接交流,听众容易因被动接收而陷于半收听状态,更容易受外界的干扰;而说话人失去了直接的反馈,也难以随时改进表达方式和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广播的声音传播,是自然形态声音的表达优势和劣势的两极化发展,是更加巨大的传播优势和更加不易克服的劣势的对立统一.

  听众的接收状态

  一是由于较少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听众的绝对量大;二是按接受能力划分的层次多,在成年人中至少多了文盲、半文盲两个受众群体;三是整体的平均接受能力低于报纸的读者;四是多数听众处于半接收状态;五是在同一时间里一般只能选择一种媒介,不像读者那样可以同时翻阅几份报纸.由于听众经常处于半收听状态,因而对于广播评论个性的发展无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新闻评论论政性特点的两重性

  政论性作为新闻评论的体裁特征之一,以说理为基本表现手段.任何说理都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的,都必须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逻辑方法,也都带有一定程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而概括和抽象的结果,一方面可以扩大作品容量、增强作品的思想深度,另一方面也可能给受众带来理解的困难.因此,政论性的广播评论中具有容量大、内蕴丰富和浓缩度高、不易理解的两重性.

  媒介、听众因素的稳定性和体裁因素的可塑性

  广播的传播特点,来自它的传输系统和符号系统;只要声、电的物理性能不变,其本质特点就将是稳定的,并不因传输技术和设备的进步而改变.受众的状况,作为个体虽然经常处于变化之中,作为整体也是相当稳定的.而广播评论作为体裁本来就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而且本身仍然处于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之中,无疑是三者之中最活跃、最具可塑性的因素.从这三个因素的基本态势看,当然只能体裁服从媒介、受众,适应媒介的传播特点,适应听众的需求和接受能力、接受习惯;如果反过来要求媒介、受众适应体裁,那就无异削足适履,也就无所谓广播评论了.

  广播评论个性发展的必然性

  1、媒介、受众对体裁的影响.新闻评论的内容,往往需要经过一番思考和琢磨才能透彻理解,而广播的声音传播却几乎没有为听众提供想一想的条件.在稍纵即逝的条件下,听众很难既专注收听又认真思考.

  听众状况的影响,也大致如此.如果说听众数量多,是各种广播新闻体裁都可以享有的优势,那么听众层次多、平均接受能力比较低和经常处于半接收状态,则给广播评论提出了这样那样的难题.如一则评论是不是能满足不同层次听众的需求,又怎样才能满足这种需求?怎样处理才能既让接受能力较低的听众能够理解,也能引起接受能力较高的人的兴趣?怎样使说理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唤起他们的接收兴趣,进入专注接收的状态?这些都是广播评论需要经常认真对待、精心处理的问题.

  2、优势与劣势的性质.无论来自媒介还是受众的优势,实际上都是潜在的,即它们只是提供某种条件或可能性;只有善于恰当利用,才能成为实际的传播优势.而它们的劣势则是实在的,也就是说,如果不能有效地消除或克服,它就必然构成某种传播障碍,从而影响传播效果.

  3、媒介、受众、体裁的主从关系.广播的传播特点,来自它的传输系统和符号系统;只要声、电的物理性能不变,其本质特点就将是稳定的,并不因传输技术和设备的进步而改变.受众的状况,作为个体虽然经常处于变化之中,作为整体也是相当稳定的.而广播评论作为体裁本来就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而且本身仍然处于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之中,无疑是三者之中最活跃、最具可塑性的因素.从这三个因素的基本态势看,当然只能体裁服从媒介、受众,适应媒介的传播特点,适应听众的需求和接受能力、接受习惯;如果反过来要求媒介、受众适应体裁,那就无异削足适履,也就无所谓广播评论了.

  广播评论个性发展的方向

  从广播的传播特点和听众状况出发,丰富和完美广播评论个性特点,使它能够在广播的传播条件下,尤其是在稍纵即逝、不易保存、不能微观选择的不利条件下,让平均接受能力较低的听众易于理解、乐于接受.如果背离这个方向,那么广播评论在个性发展方面的任何努力,不仅都可能落空,甚至还可能陷于南其辕而北其辙的境地.

  广播评论的主要特点

  1、短小精悍;2、浅显明快;3、平易近人;4、上口动听.

  “省意”原则

  所谓“省意”,就是精练内容,剔除一切无关紧要的东西,集中讲非讲不可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整体上长话短说,而在关节点上充分展开、过细分析,让听众一听就能理解其实质,明白其所以然.

  控制论述的抽象程度

  “浅显明快”这个特点的核心,是照顾多数听众的接受能力,深入浅出处理政论性内容.如果忽视内容方面的努力,孤立强调语言通俗、口语化,就难免陷于庸俗化和浅薄的泥坑.

  化解抽象内容听知困难的常用方法

  1、运用听众熟悉的事实和其他材料证明和说明论点,丰富论述的血肉,为听众创造经由具体、形象理解概括、抽象内容的条件;

  2、调动各种表现方法,如解释、举例、比喻等,为简单明白地说理服务;

  3、表达简洁明了,包括叙事有条不紊,说理脉络清晰,论断直截了当.

  广播评论特点的相对性

  广播评论在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相对特点.所谓相对性,是指它们虽然不是广播评论所独有的,但却有特殊的意义或独特的要求和处理方法.

  短小精悍

  广播评论强调短小精悍,主要是为了适应听众专注收听的耐久力.从这个特定目的出发,短小精悍不仅要求短而有物,而且要求短而易知.要在篇幅短小的前提下,兼顾“有物”和“易知”,就必须力求“省意”,而不能一味“省文”.“省文”—压缩语言文字,固然可以节省篇幅,但也可能增加评论内容的听知难度.

  2、“浅显明快”这个特点的核心,是照顾多数听众的接受能力,深入浅出处理政论性内容.如果忽视内容方面的努力,孤立强调语言通俗、口语化,就难免陷于庸俗化和浅薄的泥坑.浅显明快这一特点所强调的虽然是“浅出”,但却是以深入基础、为表达深刻的内容服务的.

  3、平易近人.“浅显明快”这个特点的核心,是照顾多数听众的接受能力,深入浅出处理政论性内容.如果忽视内容方面的努力,孤立强调语言通俗、口语化,就难免陷于庸俗化和浅薄的泥坑.

  4、上口动听.(这是由声音传播决定的特点.广播评论拆诸说和听,说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悦耳动人,这就等于给它的内容插上翅膀,就可以收到“无翼而飞”、“不胫而行”的效果.)上口动听,分别指说的人(传播者)和听的人(听众)的感受,二者虽然并列,虽然都依靠传播者的自觉努力,却有主次的分别.不上口固然不动听,但是上口却未必动听,比如空话、套话、“痞子语言”大多很“上口”,只能惹人厌憎,哪能动听?所以,上口必须服从、服务于动听.

  树立面向听众观念是掌握说理艺术的根本

  “浅显明快”这个特点的核心,是照顾多数听众的接受能力,深入浅出处理政论性内容.如果忽视内容方面的努力,孤立强调语言通俗、口语化,就难免陷于庸俗化和浅薄的泥坑.

  1、以平等的态度说理.毛泽东曾经指出“当着自己写文章的时候,不要老是想着‘我多么高明’,而要采取和读者处于完全平等地位的态度.”体现在广播评论中,就是善于以商量的口吻、交换意见和方式说理;把说理的重点放在启发思考上头,而不是把结论生硬地塞给听众;相信群众的识别力,防止注入式的说教.

  2、从听众最关心的角度说理.有两种基本的处理方式:一是捕捉并突出多数听众的共同关心点.二是从与论题关系最密切的那部分听众关心的角度出发.

  3、带着感情说理.这里说的感情,包括对于事物和听众的情感.带着感情说理,就是或者与听众共爱憎、同哀乐,或者以自己对于事物的喜怒好恶感染听众,把两种情感统一于说理过程中.广播评论中的情感,往往融注在议论和叙事之中,通过语词、声调、节奏等表现出来.

  广播谈话的概念

  作为广播评论的一种形式,广播谈话是说、听双方平等的谈话体评论.谈话体是它的母体,说、听双方处于平等地位则是它的体质属性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报名提醒

【报名:1月13-17日】

浙江自考服务中心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APP

APP
下载

man
联系
微信
wxlogo
扫描
二维码
反馈建议
反馈
建议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
微信客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