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考网

咨询热线

15700080354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浙江自考网>复习资料 > 正文
自考攻略

浙江自学考试《美学》简答题复习资料(二)

时间:2021-11-09 10:29:25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为什么说审美是艺术最核心的功能?

答:①艺术的首要功能是审美。意象、意境在本质上是虚拟的、审美的,以以意象世界作为核心的艺术品的首要功能只能是审美。同时,艺术意象的营构主要也是为了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

②艺术的多元功能须通过审美功能间接实现。因为艺术的核心是意象世界,艺术的种种非审美因素在作品中不能单独存在,只能体现在意象体系中,离开了意象,这种因素就不再是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的多元功能正是这些非审美因素在艺术欣赏过程中间接实现的。

艺术接受过程中,欣赏者如何实现意象的重建?

答:①艺术接受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即重建

②艺术接受中的意象是要靠再生、重建的,因为艺术家心中的意象不能直接为接受者感知,艺术作品本身也并非直接的艺术意象,只是艺术意象的符号化和物态化

③接受者意象的生成的契机来源于艺术品,接受者在解读形式符号过程中,根据符号的暗示而由自身的主体意识重建意象。

美育与德育的区别是什么?

答:①德育是以锤炼人的道德品质、培养人的求善意志为指归;而美育通过对人内在情感的直接感染,调动人的各种心理能力并使之和谐运动,从而潜移默化地实现对人的塑造,以不断提升人的境界;

②美育是建立在自觉自愿、潜移默化的基础上的,而德育带有强制性;

③美育是由内而外,从人的情感的角度去打动人;而德育是从外在形态,对人们进行道德规范,通过理智的约束,是一种制止的方法。


简述审美与人生境界的关系。

答:①境界是心灵的一种存在状态,人们在心灵上有不同样式的生存状态,在社会实践中生成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

②审美境界是人生境界中比较高层次的一种,是一种特殊的、自由的人生境界。通过审美,使主体的精神得到升华的同时也得到重组和塑造,他将以新的姿态重新返回现实并改造现实。

因此,审美根本上就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境界的教育。审美教育使人生境界提升到一种自由的人生境界,而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美正是这种自由人生境界的感性显现。

简述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及其特殊性。

答:审美价值具有一般的价值活动的共性:首先,都表现为以主体为根据、为目的、为趋向的一种特殊的主客体关系。在这种价值关系在,客体自身的属性成为主体需要的价值对象,而主体的需要则是客体自身属性的价值确证。因此,审美活动的展开,既是客体对象被人性化、内在化的过程,也是主体审美需要的对象化、现实化的过程;其次,都必然要受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刻制约,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特殊性:首先,审美活动所追求的是能满足人的心灵需要的精神价值。主体主要运用自己的审美感官去直接把握对象的审美特性,并进行情感体验;其次,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从日常操劳着的世界进入到一个深蕴着生命意义的特殊世界,所追求的是能启迪人领悟人生真谛,并激励人不断去创造自己生活意义的一种独特的精神价值。

简述审美体验的起始终结都是感觉。

答:审美经验从感觉开始,也以感觉告终,但是作为结果的审美感觉与前者对象不同,前者把握的只是对象的外观;而后者所把握的是具有一定深度的意义;另外,它们的区别还在于后者还使得主体呈现出一种新的态度,达到了一种体验的深度。

简述艺术的存在方式

答:艺术的存在方式就是艺术的存在论。

(1)艺术首先存在于艺术的意象世界。意象是艺术品之所以为艺术品的关键层次,艺术的本质体现于意象世界,艺术只能存在于艺术品的意象世界中。

(2)艺术只能存在于主体(人)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艺术意象是一种精神存在,一种心理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是主体在艺术创造和欣赏时所生成的一种结合的意识形态。一方面,意象与艺术创作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有本质的联系;另一方面,意象又与艺术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有本质的联系。创作主体意识中的审美意象,经艺术品的中介,传递到接受主体的意识中,经其再创造而获得生命。由此可见,艺术意象始终只能存在于艺术创作者和接受者的主体意识和审美心理活动中,存在于这两个主体的审美经验中。

(3)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艺术品是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中介与桥梁。作为中介,艺术品有三个基本特征:他律性、形式符号性、开放性。在现实中,自我封闭的艺术品是不存在的,就其本质而言,艺术品只有在向艺术家与接受者两头开放时才能成为现实的艺术品。即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

艺术意象是如何生成的?

答:艺术意象的生成过程可分为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生产两个阶段。

(1)意象的孕育是这一过程的开端。它来自于主体对对象世界的感动、感应而引起内在情感的激荡,同时需要艺术家具备一种虚静的精神状态,即排除功利杂念,使日常自我暂时退隐,能在审美状态下以虚空心胸接纳万物,孕育意象。

(2)意象孕育成熟后,就进入意象的生产阶段。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物态化和物化的表达,使意象进一步完善并获得形式符号和物质实体,使艺术品最终得以产生。首先,把酝酿中的意象明晰化,感觉整体化;其次,使意象获得外在形式符号;再次,使之获得物态化和物化的实在形式;最后,从艺术意象的孕育到艺术品的物态化和物化,需要通过种种技巧与操作来完成,这就属于生产范围。

简述审美教育与人格教育、情感教育、艺术教育的主要区别。

答:人格教育、情感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内涵的三种主要观点,即认为美育是人格教育、美育是情感教育、美育是艺术教育。而实际上美育与其有明显的区别:①首先,人格教育主要还是一种道德教育,它与美育相关,但不能等同。把美育看成是人格教育也只是指出了美育的间接效应和终极指向,而未能揭示出美育独有的价值内涵;

②其次,把美育界定为情感教育也只是把握了美育的中介形式及其直接效应,却未能揭示出美育独有的价值目标;

③再次,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虽然都离不开艺术,但它们的目的和方法却不同。美育是艺术教育的规定只是揭示了美育的主要形式,但它看不到除艺术外,还有很多自然审美现象和社会审美现象可以充当审美教育的教材和媒介。艺术教育要培养艺术人才,而美感教育则是要达到全面培养人的目的。

审美境界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从心境上看,审美境界较大程度上超越个体眼前的某种功利和有限性,达到相对自由的状态。

②从接受效果上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无限对有限的超越,达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其中,有限的是景和物,无限的是情、思、想象和韵味。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报名提醒

【考试时间:4月12-13日】

浙江自考服务中心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APP

APP
下载

man
联系
微信
wxlogo
扫描
二维码
反馈建议
反馈
建议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
微信客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