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实验设计方法
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填空题:
1、实验设计是考虑如何在一项实验中构造、安排各种成分的位置,怎样进行实验。实验设计是研究工作的重点。将实验设计分为真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
2、根据被试接受实验处理的情况,真实验设计可分为组间设计、组内设计和混合设计三大类。
3、当研究的自变量为被试变量(如性别)时,一般采用组间设计。另外,如果被试只能完成一种实验条件而无法参加另外一种实验条件时,也采用组间设计。
4、随机选择是从同一个总体中抽出两个或多个样本。随机分配被试的主要优点是平衡了两组被试的各种特点。
5、在有些研究中也经常采用前测任务来匹配被试。理想匹配方式:①相同任务②类似任务③相关任务
6、ABBA平衡法存在的问题①如果练习效果不是呈线性增长的,则这种平衡就是无效的②预期作用。控制预期作用的方法是减少重复的次数。
7、不完全的组内设计选择的顺序有拉丁方设计和随机开始的循环排列。
8、准实验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使用自然发生的自变量,并且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准实验设计在吸收实验设计优点的同时,又结合了观察法和相关研究的特点。
9、准实验设计采用两种标志符号:“X”代表实验处理:“O”代表对行为的观察与测量。O的下角标是指收集数据的重复次数。
10、单被试实验设计经常应用于临床治疗、行为矫正等应用领域。分类:①ABAB设计②ABACA设计③AB1AB2A设计
名词解释:
1、组间设计-又称为被试间设计或独立组设计,就是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
2、随机组设计-如果两个组除了自变量以外所有的方面都相等,那么,这两组在因变量上的差异主要就是由不同的自变量造成的。方法: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
3、匹配组设计-就是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者是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4、需要特征-是指在心理学研究中,被试通过一些线索或信息洞悉他们在实验中应该表现出来的行为。
5、实验者效应-由于主试有意或无意影响而造成的实验偏差称为实验者效应。
6、安慰剂控制-在实验中是指一种看起来象药物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非活动性的物质。
7、双盲实验-被试和观察者都不了解各个实验组接受的实验条件。
8、组内设计-又称为被试内设计,就是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有时又称为重复测量设计。
1、 完全组内设计-就是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出来进行实验,以抵消练习或疲劳作用的影响。
10、随机区组设计-是随机组设计中最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实验中包含多个区组(block),每一个区组中实验条件的顺序是随机排列的。
11、ABBA平衡法-是指每一种实验条件都以正反两种顺序呈现给被试。
12、预期作用-是指被试对后面实验条件的预期。
13、拉丁方设计-每一种自变量在每一横行和纵列只出现一次,不许重复,这就是拉丁方排列的要求。(因素的k个水平随机分配在k2个方格中,每一水平在每行、每列中仅出现一次)。
14、准实验设计-是介于非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实验设计,它对额外变量的控制比非实验设计要严格一些,但不如真实验设计控制得充分和广泛。
15、霍桑效应-是指新异的工作条件对工作的促进作用。
16、单被试实验设计-是指在研究中只有一名被试,着重于对单个被试行为变化的测量。单被试实验设计的特点是强调单个被试或少数几个被试,有时又把它称为“small n research”。
17、比较研究-或者是指对同一个人在较长时期内的成长发展,或者是指那些在某些时间内几个子群组样本的比较研究,也包括对处于多个文化中的样本之间的比较研究。通常所指的比较研究就是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
18、横断研究-是对某一个特定点上的几个不同组(通常是具有不同的年龄)之间的比较。
19、纵向研究-是对一组被试进行一个较长时期的跟踪研究,如果对这个群体设计一些“特殊的条件”,那么,就可以用同一个控制组来进行比较。
20、时间迟滞研究-我们可以在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分别选择当时16岁的被试进行研究。我们将这种实验设计称为为时间迟滞研究。
简答题:
1、简述组间设计的优点、缺点及克服方法。
组间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一种自变量(或实验条件)不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因为每个被试只对一种自变量做反应。
组间设计的缺点是分配到各实验条件下的被试可能在各个方面不是等同的,如果是这样,那么,不同实验条件造成的差异也可能是由于被试的差别引起的。
为了克服组间设计的这一缺点,应尽量保证每一组被试在与测量有关的方面保持一致。如果我们所使用的被试数量较大,就可以采用随机组设计的方法,随机组设计 -如果两个组除了自变量以外所有的方面都相等,那么,这两组在因变量上的差异主要就是由不同的自变量造成的。方法: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如果我们所使用的被试数量较少,则一般采用匹配组设计的方法。匹配组设计-就是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者是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2、简述组内设计的优点、缺点及克服方法。
组内设计的优点:①组内设计需要的被试较少,实验设计方便、有效。②组内设计比组间设计更敏感。③心理学的某些领域需要使用组内设计,即组内设计用于研究练习的阶段性。④组内设计消除了被试的个别差异对实验的影响。
组内设计的缺点:①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将会影响另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也就是实验顺序造成了麻烦。②组内设计的方法不能用来研究某些被试特点自变量之间的差异。③如果实验中每一种实验条件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期,就不宜使用组内设计。④当不同自变量或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产生的效果不可逆时,不宜使用组内设计。
克服组内设计缺点的方法:⑴完全的组内设计:就是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出来进行实验,以抵消练习或疲劳作用的影响。通常采用两种完全的组内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和ABBA平衡法。⑵不完全的组内设计:此方法可以保证每个自变量都同等地出现在实验顺序的每一个位置上。①所有可能的顺序②选择的顺序:方法一种是拉丁方设计,另一种是随机开始的循环排列。
3、举例说明随机组设计。
随机组设计—如果两个组除了自变量以外所有的方面都相等,那么,这两组在因变量上的差异主要就是由不同的自变量造成的。方法: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例如,通过劳伏斯等人的实验来说明随机分配的过程。他们的实验的目的是考察暴力场面对人的记忆的影响。被试为美国华盛顿大学的226名自愿参加者。他们被随机地分成两个小组,并分别观看两种不同的电影,一半的被试看有暴力场面的电影,另一半看没有暴力场面的。
4、举例说明匹配组设计。
匹配组设计就是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者是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在对同卵双生子的研究。由于同卵双生子是从同一个卵细胞发展而来的,所以他们的遗传结构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如果把双生子分别分配到两个不同的实验组,那么,这两组是可以进行比较的。例如,发展心理学中通过对同卵双生子的研究,来考察智力是受遗传的影响大还是受环境的影响大。
5、如何克服需要特征。
需要特征和实验者效应一般是无法消除的,但是可以通过一些研究方法大大地减小它们的作用。可以采用安慰剂控制方法,在实验中是指一种看起来象药物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非活动性的物质。另外一种更为有效的控制需要特征和实验者效应的研究方法称作双盲实验,即被试和观察者都不了解各个实验组接受的实验条件。
6、如何控制实验者效应。
需要特征和实验者效应一般是无法消除的,但是可以通过一些研究方法大大地减小它们的作用。可以采用安慰剂控制方法,在实验中是指一种看起来象药物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非活动性的物质。另外一种更为有效的控制需要特征和实验者效应的研究方法称作双盲实验,即被试和观察者都不了解各个实验组接受的实验条件。
7、举例说明混合设计的优点。
混合设计是指在一个研究中有些自变量按组内设计安排,有些自变量按组间设计安排。一般来说,如果一种自变量很可能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那么 对这些自变量按组间设计安排,其余的自变量按组内设计安排。此种方法可以把组内设计和组间设计两种方法综合起来,取长补短。
约翰逊等人(1983)使用混合设计的方法比较抑郁者和非抑郁者的记忆成绩(见表)。他们假设,抑郁者比非抑郁者对于未完成的记忆任务的记忆效果更好。实验中,要求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完成20项记忆任务,其中,10项记忆任务在完成之前被打断。在全部任务完成后,要求被试回忆记忆任务的名称或尽可能多地描述记忆任务。
抑郁者和非抑郁者记忆成绩的比较
被试类型 任 务 类 型
完 成 未 完 成
抑郁者
非抑郁者
其中,被试变量是组间设计(抑郁者和非抑郁者),任务类型是组内设计(完成任务和未完成任务)。
8、举例说明不等控制组设计。
为了比较某些实验处理的效果,在实验中常常通过实验处理组与非实验处理组的结果比较,来揭示实验处理的作用,这种实验设计的方法就是不等控制组实验设计。当无法对被试进行随机分配时,就采用不等控制组实验设计。某电子公司的管理者打算制定一套新的工作时间表。每周要求工人工作40小时,工人可以选择周末休息 3天,并且每天上班和下班的时间由工人自己决定。实验设计如下:
前测 实验处理 后测
海淀区工厂 作息制度改变之前一个月的平均产量 改变作息制度(6个月) 作息制度改变后第6个月的平均产量
朝阳区工厂 与海淀区工厂相同月份的平均产量 未改变作息制度 与海淀区工厂相同月份的平均产量
9、举例说明中断时间序列设计的缺点。
中断时间序列设计是指,比较被试接受实验处理前后的反应模型,以评估自变量作用的设计。分简单中断时间序列设计和复合中断时间序列设计。
“英国工业疲劳研究组”关于工作日由10小时改为8小时对提高生产效率影响的研究。时间1919年8月一直到1920年8月。
库克和坎贝尔提出了中断时间序列设计的一些缺点:①许多处理并不是迅速实施的,它们逐渐散播到总体中。因此,处理后的因变量的任何变化可能缓慢得使人观察不到。②许多作用并非是即时产生的,而是延滞性的,何时出现也无法预期。③时间序列设计的统计分析相当复杂。④数据收集较难。
10、分析单被试实验设计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单被试实验设计的特点是强调单个被试或少数几个被试,有时又把它称为“small n research”。这种方法可以应用在学校、家庭、医院和商业等领域的研究中。单被试实验设计在19世纪科学心理学诞生之际就受到许多著名心理学家的重视,如1860年费希纳在他著名的著作《心理物理学纲要》中,就报告了他使用单个被试进行研究的结果。另外,众所周知,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也是通过对他自己的测量而得到的。在艾宾浩斯的实验中,他自己既是主试也是被试。单被试设计在与特定的医学条件相关的认知缺陷的研究中是很有用的。单被试设计在需要长期训练的研究中也是十分有用的。
11、简述单被试实验设计的实验模式。
单被试实验设计是指在研究中只有一名被试,着重于对单个被试行为变化的测量。单被试设计的典型实验历程分为三个主要部分:①建立基线②施加自变量③消除自变量。单被试实验设计中,凡是没有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历程都用字母 “A”表示;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历程用字母“B”或其他字母表示。
第一阶段是建立基线阶段。建立被试在施加自变量之前的行为反应模式。一旦基线阶段比较稳定之后,即可施加自变量。第二阶段是施加自变量。在这个阶段,除了施加自变量之外,一切其他的实验条件都要保持与基线段相同。第三阶段是消除自变量。它是评估自变量是否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决定因素。
12、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横断研究的主要优点是,被试不易流失,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结果等。其主要缺点是各个比较组之间除了我们要考察的因素之外,可能还存在其他方面的差异。
横断研究的最大缺点在于比较组群的可比性,在纵向研究中,由于是使用同一群组被试在固定时间进行重复测量,从而克服了横断研究上述缺点。使用纵向研究法既可以观察到某些心理特征的变化,也可以观察到某些心理特征的稳定性。纵向研究克服了横断研究的缺点,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无法克服的缺点,如纵向研究比较费时,而且被试流失严重。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3年4月浙江自考新闻学概论复习笔记:资本主义新闻事业
11-28自考辅导资料:2019年10月《美学》知识点-审美形态与文化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美文学选读复习笔记:Alfred Tennyson
12-09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语国家概况复习资料十二
01-12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简史复习笔记:英国近代教育制度
12-08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美文学选读复习笔记:Washington Irving
12-08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第三章)
09-122023年4月浙江自考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复习笔记:从8086至Pentium Ⅲ
12-29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学复习笔记:人格性质
11-032023年浙江自考公务员制度串讲资料:国家公务员制度导引
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