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研究文学的叫做文艺学,它包括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即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
文学史以文学产生、发展、演变的状况和文学发展的具体规律作为研究对象。
文学批评是指实际的批评,它以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为评论对象。文学批语的基本方法是分析和评价。
文学理论通过高度的理论概括,着重阐明文学的基本原理。具有实践性和阶级性的鲜明特点。
文学活动的重要特征就是形象性、情感性。
学习文学理论注意的几点:
一,要注意对原理的理解。
二,抓住重点,融会贯通。
三,联系实际,学会运用。
四,学习教材,攻读原著。
一、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第一,之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的源泉,这是因为除社会生活这个源泉之外,再不可能有第二个源泉了。
第二,之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的源泉,这是因为文学作品的一切因素都来自生活。
艺术虚构是作家根据生活中存在的事物和生活固有的逻辑,通过想象,以构成艺术形象。必须以生活为基础。离开生活,想象的翅膀就腾飞不起来,虚构也就寸步难行。
想象和虚构不论多么奇特,都是在综合、分析已有的知觉、表象基础创造新形象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新的形象不过是把生活中得到的表象大大地加强或大大的削弱。
再现是指注重客观地描写外部世界的一种艺术倾向。一切重表现的作品毫不例外地都是以生活为基础的。因为作家的感受、情绪、情感,是不会凭空产生的,或者说作家主观的一切都是客观的外界所引发的。因此,表现性的作品,虽然专注于作家内心感情的抒发,但作家所抒发的感情仍然是外在的客观世界在作家头脑中折射的结果。
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文学能动地反映生活,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变们与变形;
二,以形传神,显现意蕴;
三,渗透个性,表现心灵。
艺术真实性是指作家用所创造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揭示生活的本质规律、表现人们感情的特性。有两个基本特征:
一,艺术真实是假定的真实,是“假”中求真,它与自然主义的机械的摹仿是对立的;
二,艺术真实既要符合客体的本质规律,又要切合主体的情感规律,它与主观随意性是对立的。综上所述,艺术真实性的基本特征是假定性、真理性和真诚性的统一。
因作家在创作中倾注了自己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感情态度和审美情趣而表现出对生活的明确的评判,流露出对特定生活的褒贬、爱憎等情感态度,这就是文学作品的倾向性。
真实性和倾向性的关系:
一,在文学作品中,真实性是进步的倾向性的基础;
二,在文学作品中,进步的倾向性可以加强真实性。
二、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文学和独特内容是经过作家艺术加工过的、具有审美特性的和整体性的生活。
文学的独特形式是运用具体感性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
艺术形象三个基本特点:
一,具体可感性;
二,艺术概括性;
三,审美性。
文学的审美教育功能是一种寓含着认识和教育因素的审美享受,既给人们以精神的愉悦,又给人以思想的、伦理道德的教育。它的基本特点:一,寓教于乐;二,动人以情;三,潜移默化。
三、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亚里斯多德根据摹拟的媒介、对象、方式不同来进行艺术的分类;康德借用人的语言表现来分类:语言艺术,造型艺术,感觉游戏艺术;黑格尔根据理念内容与物质形式相统一的原则,把艺术分为不同的逻辑历史类型:象征性艺术,古典型艺术,浪漫型艺术;根据作品形象在时间、空间所表现的形态,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联合艺术;根据作品形象与人的感知觉等心理联系的原则,分为视觉艺术,听觉艺术,想象艺术。
根据内容(是表现还是再现)和形式(以时间为主,还是以空间为主,其中也包括所使用的媒介)统一的原则来进行分类,分为五类:一,实用艺术(工艺和建筑);二,表情艺术(音乐和舞蹈);三,造型艺术(雕刻和绘画);四,语言艺术(文学);五,综合艺术(戏剧、电影和电视艺术)。
文学的特征:
一,更加浓厚的文化性;
二,艺术形象的间接性;
三,描述生活的宽广性;
四,蕴含思想的深刻性;
五,语言媒质的韵律性。
四、文学作品的构成语言、题材、蕴含正是文学作品构成的三大要素。
“言语”是指人们在相互中使用的具体的语言,而“语言”则是支配着具体“言语”产生的整个系统。
“内指”即语言意义指向作品内部:“外指”语言意义指向外部的客观世界。
广义的文学语言是指在人们口语扔基础上规范化了的全民语言,狭义的文学语言则专指作家用以塑造艺术形象的文学作品的语言。
文学语言的主要特征:音乐性、形象性、含蓄性与情感性。
在叙事作品中,文学语言可分为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人物语言即指作品中的人物的外部语言和内心语言,作用主要是从自身的角度表现人物的性格,同时有时对作品中其他相关的人或事也给予间接的表现;叙述人语言即指作品的叙述人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描写场景、抒发情感、评判议论的语言。叙述人语言不仅直接参与艺术形象的塑造,而且还起着把作品中的各种各样的人物语言联结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的作用。
抒情作品中,分为景语和情语。
题材是文学作品的构成因素之一,是作品的第二个层面。这旨作品中所描写的,由人物、景物、情节、情感等组成的一组特定的生活材料。是作家对素材进行了审美的改造、加工之后的艺术成果。
人物、环境、情节是叙事作品的题材的三个要素。
环境,是围绕着人物的外部条件的总和。是人物生存的空间是围绕着人物的、形成其性格、驱使其行动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
情节是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关系、人物行动所构成的有机的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基础是人物性格,也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展示的过程。
情节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蕴含是文学作品的题材所包蕴的思想、意义,其特征:
一,审美性;
二,客观性;
三,丰富性;
四,主导性。
蕴含生成的三个条件:
第一,人本源上讲,文学伤口的蕴含来自于客观的社会生活。
第二,文学作品的蕴含是作家审美创造的产物。
第三,文学作品的蕴含的生成还有赖于读者的“接受”、“解读”。
五、文学作品的体裁及其分类
“二分法”:韵文和散文:“三分法”:叙事类、抒情类和戏剧类:“四分法”: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文学。
文学作品的样式分三类:“独立”型文学体裁、“依附”型文学体裁和“交叉”型文学体裁。
“独立”型:既不附属于某种艺术形式,又不与某种非文学发生交叉的文学体裁样式,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
诗歌的基本特征:
一、情感性;
二,想象性;
三,跳跃性;
四,音乐性。
诗歌的分类:
一,抒情诗,是通过诗人对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深刻感受和激情的抒发来反映现实生活的诗体,主要特点是展示诗人的内心世界,表现诗人对客观事物的审美情感;
二,叙事诗,是一种写人用劲事的诗体,主要特点是借写人叙事来抒发诗人的情感,表现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
散文的涵义:以自由、优美的文笔记人、叙事、写景、状物,并借此抒发作者情感、表现作家个性的散体短文。
散文基本特征:
一,情感浓烈,选村广泛;
二,真实自然,富于美感;
三,以小见大,纸短韵长。
小说是一咱以人物形象的创造为中心的叙事性文学样式,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小说的基本特征:
一,性格刻画丰富、细致;
二,情节构造完整、复杂;
三,环境描写具体、生动。
“依附”型:指从属于某些综合艺术的文学样式。
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主要运用人物语言塑造形象,人物语言具有个性化、口语化、动作性和文学性的特征,并富于潜台词;
二,人物、事件、时间、场景高度集中;
三,具有尖锐、紧张的矛盾冲突。
戏剧文学的分类:
一,悲剧,唤起人们的屿、哀怜、赞叹,促使人们严肃地正视生活,认识历史进程的曲折性,激发人们为正义而斗争的热情的戏剧作品;
二,喜剧,通过夸张和类型化的艺术手法,格调轻松、乐观,人与人的冲突不表现为激烈、残酷的斗争,而是智慧与人格的对比,正面力量终占优势的戏剧样式;
三,正剧,又称严肃剧,通常表现的是有关严肃的现实社会总是或伦理道德问题,其结局一般是正义获得胜利、得到伸张。
影视文学的基本特征:视觉性、动作性和蒙太奇结构方式。
“交叉”型:其基本特征是文学与某种非文学的交叉、渗透。
报告文学:介于新闻报导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学样式,基本特征是新闻性和文学性。
杂文的基本特征:政论性,文学性。
六、文学的创作过程文学创作过程的表述,有两种方式:
一是从创作过程的阶段性着眼:分为艺术观察阶段、艺术构思阶段和艺术表现阶段;另一种是从创作过程中要完成的任务着眼,把创作过程分解为若干主要环节:题材的选炼、主题的开掘、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提炼、结构的安排和语言的修饰。
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对生活进行艺术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复杂的心理活动在自己头脑中对艺术形象的孕育。
当作家偶或为生活中的某些人物、事件或景物所强烈地吸引和深深地激动时,他就产生了一种要把他品味到的生活的美和领悟到的某种深刻的意义等表现出来的冲动,就就是创作冲动。创作冲动,是连结艺术观察阶段和艺术构思阶段的纽结,是构思活动的触发点。
艺术构思阶段,首先要对所描写的对象进一步深入的认识、把握,还要通过艺术想象,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改造。
艺术表现,就是作家在艺术构思的基础上,用文学语言这种艺术符号把艺术构思的成果定型,物化为客观对象,把存在于主体的艺术信息传达出来。
艺术表现对艺术构思的深化、补充作用:首先,作家对生活的认识、把握是贯穿于整个文学创作过程之中的;其次,存在于作家头脑中的艺术形象作为一种艺术信息,它在借助于文学语言这种艺术符号向外传达时,必须接受这种艺术符号的检查,必须受到这种艺术符号的影响,因而,原来的艺术构思就不可能不作一定的变动。
自觉的表象运动(形象思维)贯串创作的全过程,首先,从作家思维的成果来看,不能认为作家进行文学创作的思维与科学家、理论家进行科学研究、理论研究的思维是完全相同的;其次,中外古今的许多伟大的作家从自己的实践出发,一再指出,作家进行创作时的思维确是不同于抽象思维的另一种形式的思维-形象思维;最后,现代心理科学已经证明人是具有形象思维能力的,而作家由于定向的训练与发展,形象思维的能力更强一些。
自觉的表象深化。
自觉的表象分化是指对客观事物形成表象之后,主体在保持表象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的同时,构想种种类似的新表象。
自觉的表象变异是反映某个表象因受到其它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异。
自觉的表象联想。
抽象思维对形象思维的指导、制约作用,
一,抽象思维可以为形象思维作思想上、知识上的准备;
二,抽象思维进形象思维过程之中,对形象思维起指引、规范等作用;
三,抽象思维可以为形象思维作某些必要的补充。
情感是人们对与之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包括自身状况)的态度的体验。
作家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因偶然的机遇而引起的创造力高度发挥的心理机制,即灵感。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3年10月浙江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笔记(4)
06-012023年4月浙江自考新闻学概论复习笔记:资本主义新闻事业
11-28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简史复习笔记:美国近代教育制度
12-082023年4月浙江自考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
02-06自考辅导资料:2021年10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的过程论
06-10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简史复习笔记:西欧中世纪教会学校
12-10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商业伦理导论复习资料汇总
05-15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美文学选读复习笔记:Alfred Tennyson
12-092023年4月浙江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五章(3)
11-25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语国家概况复习资料十二
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