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考网

咨询热线

15700080354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浙江自考网>复习资料 > 正文
自考攻略

浙江自学考试《园林艺术学》章节习题:第7章

时间:2021-11-29 09:47:25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1、园林植物的分类?

乔木、灌木、草地、花卉、藤本、竹类、水生

2、园林植物观花、观干、观叶、观果、观形、观枝、观根、观香,分类举五种。

1)、观花:牡丹、玉半、山茶、一串红、 蝴蝶兰

2)、观干:酒瓶椰子、佛肚竹、白桦、竹、梧桐

3)、观叶:苏铁、棕竹、红背桂、红桑、异叶南洋杉

4)、观果:金柑、冬珊瑚、五色椒、乌柿、风船葛

5)、观形:巴西木、君子兰、盘槐

6)、观枝:红瑞木、红茎木、野蔷薇、山杏、山桃

7)、观根:菊芋、铜锤草、大丽菊、仙客来、秋海棠

8)、观香: 米兰、含笑、茉莉、栀子花、桂花

3、乔灌木的种植类型?

1)、孤植,是指乔木的孤立种植类型

2)、对植,是指用两株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作相互对称或均衡的种植方式

3)、行列栽植,是指乔灌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排的种植

4)、丛植,通常是由二株到十几株乔木或乔灌木组合种植而成的种植类型

5)、树群可以分为单纯树群和混交树群两类。

6)、林带,在园林中用途很广,可屏障视线,分隔园林空间

7)、凡成片、成块大量栽植乔灌木,构成林地或森林景观的称为林植或树林

8)、绿篱及绿墙 , 凡是由灌木或小乔木以近距离的株行距密植,栽成单行或双行,紧密结合的规则的种植形式,称为绿篱或绿墙。

4、草在园林中的应用?

1)、环保作用;

(a)净化和清新空气,分泌杀菌素,减少空气里的有害气体;

(b)调节温度和湿度,形成小气候,减少水土流失。

2)、美化环境,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

作为背景、配景、烘托其它景物的作用

3)、造景作用

4)、其它方面的作用;

(a)固土护坡;

(b)地下有工程设施需常维修的地方配置草坪;

(c)土层比较薄的地面。

5、不让游人践踏草坪的方法?

1)、设置障碍

2)、树立提示语

3)、合理的设计

6、园林草坪的养护?

1)、乔木:每年施有机肥料一次,每株施饼肥0.25千克,追肥一次,每棵施复合肥、混尿素0.1千克,采用穴施、及喷洒、水肥等,

然后用土覆盖,淋水透彻,水渗透深度10厘米以上,及时防治病虫害,保持树木自然生长状态,无须造型修剪,及时剪除黄枝、病虫枝、荫蔽徒长枝及阻碍车辆通行的下垂枝,及时清理干净修剪物。每周清除树根周围杂草一次,确保无杂草。

2)、灌木、绿篱、袋苗:每季度施肥一次,每667m2施尿素混复合肥10千克,采用撒施及水肥等,施后三小时内淋水一次,每天淋水1次(雨天除外),水渗透深度10厘米以上,及时防治病虫害,修剪成圆形、方行或锥行的,每周小修一次,每月大修一次,剪口平滑、美观,及时清除修剪物,及时剪除枯枝、病虫枝,及时补种老、病死植株,每周清除杂草一次。

3)、草本类:每季度施肥一次,每667m2施尿素混复合肥10千克,采用撒施及水肥等,施后三小时内淋水一次,每天淋水1次(雨天除外),水渗透深度10厘米以上,及时防治病虫害,每周剪除残花一次、清除杂草一次,及时剪除枯枝、黄枝。

4)、台湾草:每季度施肥一次,每667m2施尿素混复合肥10千克,施肥均匀、淋水透彻,水渗透深度5厘米以上,及时防治病虫,及时补种萎死残缺部分,覆盖率达98%以上,每月修剪1-2次。

5)、室内阴生植物:每天浇水一次,每3天抹叶片尘埃一次,保持植物生长旺盛,叶色墨绿光亮,盆身洁净。

7、简述藤本(水生、竹类)植物在园林里的应用?

8、名词:花坛、花境

花坛:实际上是用来种花的种植床,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具有较高的装饰性和观赏价值。

花境:即沿着花园的边界或路缘种植花卉的方式,有花径之意。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报名提醒

【考试时间:4月12-13日】

浙江自考服务中心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APP

APP
下载

man
联系
微信
wxlogo
扫描
二维码
反馈建议
反馈
建议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
微信客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