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历史地位
一、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答: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的涵义?(论述)
答: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1、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各国无产阶级政党行动的指南。但是,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同时,必须根据本国革命和建设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具体特点来运用它,并以新的内容丰富和发展它。
2、毛泽东思想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具体实际的优秀典型。它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分析中国实际,阐明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它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由欧洲形式变成中国形式,用中国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语言说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和。它是具有中国独特内容和民族表现形式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总结。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因此,凡是实践中被证明是错误的理论观点和政治口号,无论是出自毛泽东本人的言论还是党的文件,都不能纳入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都不属于毛泽东思想。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就是对全党和全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因而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些或那些方面的经验所做的系统的总结,补充、丰富、发展了毛泽东论著中的许多观点。因此,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答:首先,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
其次,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产物。
第三,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
四、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答:1、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各国无产阶级政党行动的指南。但是,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同时,必须根据本国革命和建设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具体特点来运用它,并以新的内容丰富和发展它。
2、毛泽东思想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具体实际的优秀典型。它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分析中国实际,阐明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它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由欧洲形式变成中国形式,用中国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语言说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和。它是具有中国独特内容和民族表现形式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五、如何理解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论述)
答:1、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之一。
2、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这个观点大致包括下列涵义:(一)一切为了群众,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3年4月浙江自考新闻学概论复习笔记:资本主义新闻事业
11-28自考辅导资料:2019年10月《美学》知识点-审美形态与文化
09-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美文学选读复习笔记:Alfred Tennyson
12-09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语国家概况复习资料十二
01-12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外教育简史复习笔记:英国近代教育制度
12-08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美文学选读复习笔记:Washington Irving
12-08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第三章)
09-122023年4月浙江自考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复习笔记:从8086至Pentium Ⅲ
12-29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学复习笔记:人格性质
11-032023年浙江自考公务员制度串讲资料:国家公务员制度导引
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