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考网

咨询热线

15700080354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浙江自考网>复习资料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3年浙江自考心理治疗复习笔记:心理治疗概论

时间:2023-02-27 11:32:20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以下自考复习资料均由浙江自考网整理并发布,考生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浙江自考报名、考试、成绩查询、毕业、历年真题、常见问答等相关信息请关注浙江自考网。

第一章 心理治疗概论

一、选择填空

1、心理治疗的形式: 支持性心理治疗、教育性心理治疗、重建性心理治疗、个体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家庭治疗

2、根据心理治疗的不同深度,可把心理治疗分为3个不同层次水平:(1)支持性心理治疗(2)教育性心理治疗(3)重建性心理治疗(分析性心理治疗);

根据心理治疗对象的数量和性质,可把心里治疗分为个体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家庭系统治疗。

二、名词解释

1、心理治疗:是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症状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P1

2、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方法,通过语言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适应和发展的过程。具体说来就是,在相关心理学理论指导下,采用不同方法技术,通过口头、书面及体态语言的互动过程,助人自助解决发展性和障碍性问题,促进个体与环境的动态平衡和不断成长完善。P2

三、简答论述

1、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关系,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异同。

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

对象

正常人、正在恢复或已复原的患者

有心理障碍的人

内容

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某些神经症、某些性变态、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康复中的精神病人

称谓

咨询师或咨询心理学家

治疗师或心理医生

接受训练

咨询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或职业心理学的专业训练

精神医学或临床心理学的训练

干预重点和干预策略

重视支持性、发展性,强调对来访者潜能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助人自助,耗时相对较短

重视行为的矫正、训练,重视人格的重建,耗时相对较长,从几周到几个月、甚至几年。

组织构建

多在学校、社区等非医疗机构中开展

多在医院里进行

2、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相似之处:

(1)二者所遵循的理论和方法是一致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在世纪工作中所采用的理论和方法是一致的,如精神分析、行为分析、以人为中心治疗、理性情绪治疗、家庭系统治疗等。

(2)二者所遵循的原则是一致的。二者都必须遵循理解、尊重、保密、促进成长等基本原则;在从业者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上也有相同的要求。

(3)二者的工作对象和内容常常是相似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可能都会面对来访者的婚姻问题、负面情绪、人格问题和个人成长等。

(4)二者都注重建立帮助者与求助者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5)二者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咨询与心理治疗都希望通过助人者和求助者之间的互动,达到使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目的。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区别:

(1)工作对象各有侧重:心理咨询主要面对的是正常人、正在恢复或已复原的患者,来咨询的人常常被称为来访者或来询者。心理治疗则主要是针对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工作的,被帮助对象可以被称为患者或病人。

(2)工作内容有所差别:心理咨询着重处理的是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问题,职业选择方面的问题,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婚姻家庭中的问题等。心理治疗的适应范围则主要为某些神经症、某些性变态、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康复中的精神病人等。

(3)专业人员的称谓和接受的训练不同:提供心理咨询的助人者往往被称为咨询师或咨询心理学家,接受咨询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或职业心理学的专业训练;心理治疗提供者往往被称为治疗师或心理医生,接受精神医学或临床心理学的训练。

(4)干预重点和干预策略有所差异:心理咨询重视支持性、发展性,强调对来访者潜能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助人自助,耗时相对较短。心理治疗则重视行为的矫正、训练,重视人格的重建,耗时相对较长,从几周到几个月、甚至几年。

(5)组织构建有所不同:心理咨询多在学校、社区等非医疗机构中开展。心理治疗则多在医院里进行。

3、心理治疗的原则:

(1)保密原则:保密是心理治疗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

(2)主体原则:在心里治疗中,来访既是治疗的对象,又是治疗活动的主体。

(3)转介原则: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来访者的最大利益得以实现。

(4)时间限定原则:一般来讲,一次治疗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个小时内。限制时间具有积极意义有以下三点:

①可以使来访者对何时结束谈话有心理准备,提高治疗效率。

②是促进来访者成长的需要。

③充分反映了治疗师对治疗过程的监控和调节。

(5)态度中立原则:要做到心里治疗中保持中立的态度,治疗师应坚持做到以下四点:

①治疗师在面对来访者时,要采取通情、尊重和真诚的态度。

②治疗师要处理和调节好个人的情绪和态度,摆正自己在治疗中的位置和角色。

③治疗师在治疗中应注意避免主观臆断,或对与来访者有关的人做出简单的评价和判断。

④治疗师应尽量避免与来访者有超出工作以外的个人接触。

(6)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4、心理治疗的内容:

心理治疗主要适用于治疗因情绪因素起主导作用而引起的心理问题。

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心理治疗的对象和内容主要包括:

(1)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和行为障碍

(2)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心境障碍(情感性心理障碍)

(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人格障碍、习惯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5、心理治疗的形式:

根据心理治疗的不同深度,可把心理治疗分为3个不同层次水平:

(1)支持性心理治疗:目的在于帮助来访者渡过当前难关,具有支持和加强来访者防御机能的特点。

(2)教育性心理治疗:以自知力重建教育为目的,帮助来访者仔细检查他的人格的消极方面,并鼓励他在新的行为上进行尝试。

(3)重建性心理治疗(分析性心理治疗):目的在于从来访者的无意识冲突中唤回其自知力,并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他的人格结构。这是一种深层的心理治疗,通过重建人格,获得全部的自我了解,达到情绪的成熟。

根据心理治疗对象的数量和性质,可把心理治疗分为3个不同层次水平:

(1)个体心理治疗:以治疗者和一名治疗对象组成一个治疗单位,一般不需要第三者参与。

(2)团体心理治疗:是把具有类似性质或共同问题的来访者结合在一起,在团体环境中进行的一种心理治疗。参加集体治疗的对象,以病情相似、文化水平较为接近的神经官能症、心因性反应、各种心身疾病或恢复期精神病患者较为适宜。每次人数一般在8-12名左右,多则50人为一班。

(3)家庭系统治疗:通过改变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模式或结构等来改变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问题。

6、心理治疗职业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①专业队伍正在扩大,但仍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②专职人员的水平有待提高

③专业化培训模式有待改进

④专业人员管理模式仍需探讨

⑤心理治疗与咨询的服务及收费标准有待建立和完善

7、制定心理治疗伦理道德标准的重要意义:

①保障治疗专业的自由和完整性

②帮助治疗师在遇到冲突时找到处理的方法和准则

③对治疗过程提供了必要的方向和指导。

④确保公众不会因个别不良治疗师的做法而对心理治疗失去信心

⑤可以为来访者提供保护自己的法律依据

8、在心理治疗实务中,治疗师应遵守的伦理道德标准有哪些?P10 [09简答]

答:1)保证自己具备合格、过硬的治疗技能和专业素养;

2)治疗师要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特征和专业素养,并不断培养自己的伦理判断能力;

3)不在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领域工作;

4)尊重来访者的自主权;

5)公正的对待所有的来访者;

6)保证治疗过程中来访者免受伤害;

7)诚实地向来访者做出承诺;

8)避免与来访者建立双重或多重关系。

第二章 精神分析治疗

1、精神分析治疗特点:是通过分析来了解来访者潜意识的欲望和动机,识别来访者应对挫折、冲突或应激的方式,理解症状的心理含义,并经过解释和修通让来访者对问题产生领悟。

精神分析的3个发展时期:

(1)第一个时期(1895-1905年):在此时期弗洛伊德发展了新的模型来解释临床现象,故而放弃了催眠治疗,此新模型称之为拓扑模型,把心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1900年弗洛伊德在广泛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精密的临床观察基础上,出版了富有历史意义的著作“梦的解析”,标志着精神分析理论开始形成体系。

(2)第二个时期(1905-1923年):1905年弗洛伊德发表了《性欲三论》,探讨了儿童性心理的发展与精神变态机制的联系。他首次提出本能驱力的概念,将本能视为人类的基本心理动力。

(3)第三个时期(1923-1939年):1923年弗洛伊德发表《自我与本我》一书,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的结构模型。在这个阶段弗洛伊德对他的本能驱力理论进行了修正,在《超越快乐原则》中提出了“生本能”和“死本能”的概念。

2、弗洛伊德之后的发展

阿德勒认为,所有人都有一种自卑感,人们为了克服缺陷以达到优越,需要努力奋斗来不断的超越自卑。阿德勒还认为儿童在家庭中的出生次序及所处地位对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阿德勒的心理学被称为个体心理学。

集体潜意识是荣格最具特点的理论,荣格的精神分析被称为“分析心理学”。

3、意识层次理论:

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3个层次:意识—前意识—潜意识,这个模型也被称为拓扑模型。

1)意识:是个体心理活动的有限外显部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活动部分。意识实际上只是心理能量活动浮于表面的部分。

2)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部分,它是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是可以招回到意识中的那部分经验和记忆

3)潜意识:是被积压到意识下面的、无法从记忆中招回的部分,它们通常是被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法律所禁止的内容,包括个人原始的冲动和与本能有关的欲望。潜意说学说本质是提出了心理活动的决定论或因果原则。

4、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于1923年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用本我、自我、超我3个层次的结构来阐述人的精神世界。

(1)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部分,它由先天的本能和欲望组成,是潜意识、无理性的。本我奉行的是快乐原则,快乐原则是指人们都具有获得快乐和避免痛苦的心理倾向。

(2)自我:是人格结构的表层,部分位于意识之中,部分位于潜意识之中。自我是在现实环境的反复教训下,从本我分化出来的一部分,它是现实化了的本我,是理性的、识时务的,它结构中代表着现实和审慎,它奉行的是现实原则

(3)超我:又称为理想自我,它是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获得和发展出来的一部分,是人格结构中道德和准则的代表,其作用是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监督自我的行动,遵从道德原则。

(4)三者关系:弗洛伊德认为本我在人格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本我在发生上先于自我,人生之初,只有本我,没有自我,自我是后天逐渐从本我中派生出来的,它没有自己的能量,靠本我来提供能量,为本我的本能满足服务。本我是自我的真正主人。

5、防御机制及其分类:

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御功能,很多时候超我和本我之间,本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再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本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包括以下4类:

(1)神经症性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压抑、理智化、情感隔离、反向形成等。

①压抑:只主动地将痛苦的记忆、情感和冲动排斥到意识之外。

②理智化:指在体验和谈论冲突的话题时,就事论事,不带有相应的感情色彩。

③情感隔离:与理智化有关联,是对于特殊思想相联系的感情的压抑。理智化和情感隔离都是强迫症病人的典型表现。

④反向形成:所有病人都有某种程度的反向作用。它以夸大一种情绪倾向的方式来压制与其相对应的另一种情绪倾向。强迫症病人的反向作用尤为突出。他们以守时、节俭、整洁来抗拒疲沓、奢侈、脏乱的愿望。

(2)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包括退行等。

退行:指退回到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以避免体验随后的发展而带来的冲突。

(3)自恋性防御机制,包括否认、妄想性投射等。

①否认:与压抑相似,否认阻挡了来访者对痛苦的观念或情感的注意,暂时使它们与意识分隔开来。

②投射:指来访者把自己的冲动、感情,以及别的心理内容归咎到别人身上,在治疗中会归结到治疗师身上。

(4)成熟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升华、幽默等。

升华:一种成熟的防御机制,是儿童期原始冲突健康进化到了成熟的、没有冲突的水平。

6、性心理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口欲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期,这是以在不同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性与区域命名的。

(1)口欲期(0-1岁):弗洛伊德将婴儿期称为口欲期,是因为对婴儿来说,口腔及口周围粘膜是其满足快乐及交流的最重要的身体部位。这时婴儿通过口腔的味觉来感受世界和看待世界。这个时期孩子的性敏感区或叫“快感区”是在口唇部位,婴儿通过母亲的乳房获得营养的奶汁,从中也得到情感的满足。

(2)肛欲期(2-4岁):弗洛伊德把精神结构发展的第二个时期称作“肛欲期”。接受大小便的训练。

(3)俄狄浦斯情节期(4-6岁):又称性蕾期或性器期。对双亲中异性者的乱伦幻想和对双亲中同性者的嫉妒和谋杀冲动被称为俄狄浦斯情结。

(4)潜伏期:学习、受教育成为此期的主要活动。

(5)生殖期:指12、13岁的少年,其身体急速发育,渐渐呈现第二性征,青春期的大孩子们随着生理发育,对异性的兴趣大幅度增加,弗洛伊德把此阶段称为生殖期。

7、精神分析的常用技术:自由联想、释梦、阻抗分析、移情分析

(1)自由联想:治疗师鼓励来访者尽量自由地、无拘无束地讲,不要在乎说的是否正确,或者是否合乎逻辑。坚持要来访者说出所想的任何事情,不要有任何隐瞒,特别是那些他不想说、或者不好意思说的东西,说出来尤其有意义。这种说的方式,称为自由联想,它是精神分析治疗的重要技术之一。

(2)释梦:弗洛伊德认为梦的工作主要有4个作用:浓缩、置换、象征作用和再度校正。

(3)阻抗分析:阻抗:意味着对抗,阻抗是对分析进展、治疗师和分析性方法及过程起反作用的反向力量,即阻碍来访者的自由联想、妨碍来访者试图回忆和达到对顿悟的理解领会、针对来访者的合理化自我及想改变的愿望起反作用的力量。阻抗可以使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可以用情绪、态度、观念、冲动、想法、幻想或行动的方式来表达。阻抗可分为自我协调性阻抗和自我不协调性阻抗。

(4)移情分析:

①移情:是安娜·弗洛伊德提出,指那些来访者由于他与治疗师的关系所引起的冲动性体验,这些体验并不是由于客观的分析治疗场景所造成的,而是起源于来访者早期的客体关系,是这些客体关系在强迫性冲动作用下的重现。

②表现形式:A不合时宜性B强烈情感C矛盾情绪D反复无常E顽固不化

③临床分类:移情可分为正性移情和负性移情。

正性移情:指来访者向治疗师投射爱、依赖等正性感受,来访者希望治疗师能给予他要求的满足,并拒绝接受移情的解释。治疗师的任务是鼓励来访者充分发展移情的每一步,在恰当时候开始处理来访者对分析的阻抗。

负性移情:指来访者敌意、侵犯、轻视等态度的表现。当来访者不能容忍这种情感,或者说负性移情占了上风时,治疗过程很有可能瘫痪,乃至来访者中止治疗。当来访者服从、容忍这种负性移情时,则要么是一种微妙、潜在的妄想性防御,要么是一种潜在的受虐倾向,或是对正性移情的防御,抑或是三者的结合。

④技术:A镜像作用B中立的态度C节制原则

⑤技巧:A展示移情B澄清移情C解释移情D修通移情

8、简述自由联想技术的具体做法。 P19-20 [09简答]

答:让来访者在一个比较安静与光线适当的房间内,躺在沙发上随意进行联想。治疗师则坐在来访者身后,倾听他的讲话。事前要让来访者打消一切顾虑,想到什么就讲什么,治疗师保证谈话内容保密。鼓励来访者按照原始的想法讲出来,不要怕难为情或怕人们感到荒谬奇怪而有意加以修改。因为越是荒唐或不好意思讲出来的东西,即可能最有意义并对治疗方面价值最大。

在进行自由联想时要以来访者为主,治疗师不要随意打断他的话,当然在必要时,治疗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一般来说,治疗师往往鼓励来访者回忆从童年起所遭遇到的一切经历或精神创伤与挫折,从中发现那些与病情有关的心理因素。自由联想的最终目的是发掘来访者压抑在潜意识内的致病情结或矛盾冲突,并把他们带到意识领域,使来访者对此有所领悟,并重新建立现实性的健康心理。

自由联想法的疗程颇长,一般要进行几十次,持续时间约几个月或半年以上,每周1-2次,不能只进行几次就完全解决问题。因此事先应向来访者说明这点而取得较好的合作。在治疗过程中,也可以发生阻抗、移情或反复的现象。

9、梦的材料包括:

①  梦总是以最近几天印象较深的事为内容;

② 梦选择材料的原则完全迥异于觉醒状态的原则;

③  梦完全受儿时最初印象所左右。

10、梦的来源包括以下4个方面:

① 一种最近发生而且在精神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② 几个最近发生而且具有意义的事实,于梦中凝合成一个整体;

③ 一个或数个最近而有意义的事件,在梦中以一个同时发生的无足轻重的印象来表现;

④ 一个对梦者很有意义的经验,经常以另一最近发生但无甚关系的印象作为梦的内容。

11、梦可分为显梦和梦的隐意。显梦是指梦可感知的部分,隐意是指显梦背后的潜意识冲突和愿望。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工作主要有以下4个作用:浓缩、置换、象征作用和再度校正。

① 浓缩作用指在梦形成时,隐梦元素转变为显梦时经过了大量的删略,大量梦的隐意中只有极少数的意念能以一种“观念元素”表现于梦中。

② 置换作用指在梦形成的层次中,各单元之间发生了“心理强度的置换”。

③ 象征作用是指形象生动的视觉图象表示抽象深奥的思维。

④ 再度校正作用也叫做梦的润饰作用,这是最能被人观察和理解的。因为梦的浓缩、置换和象征作用使得隐梦变得面目全非。经过再度校正,把各种材料重新组合成新的连贯的整体,这是梦的工作的最后一道程序,它把隐梦最后密封起来让人们去破译。

12、心理治疗的设置:

治疗设置:就是心理治疗师对心理治疗的实际操作过程的具体安排,是经过心理治疗师为心理治疗的实施所作出的精心设计、事先安排好了的、要求治疗师与来访者均要遵守的基本规则,也是有效治疗、保护来访者与治疗师的重要技术。治疗设置具体内容包括:治疗室、治疗时间、治疗收费、对治疗师的要求等。

13、对精神分析的评价:

(1)贡献:

①弗洛伊德开创了潜意识的研究领域,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性心理发展理论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在弗洛伊德以前,心理学主要研究意识现象,弗洛伊德把潜意识现象看做是人类心理的主要方面,对潜意识的规律和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揭示,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②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开辟了性心理学、动力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等新的研究领域。他对性的象征心理和性本能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不满足于传统心理学对心理和行为的表面描述,而是用能量和系统的观点来考察它们背后的机制,开创了动力心理学研究这一新领域。

③弗洛伊德用潜意识理论对变态心理和行为的形成原因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现代心理治疗。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解释了人类深层心理和整个的人格,成为一种可以解释个人、文化和社会历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超越了心理学的范围,对社会科学的广泛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限制:

①在弗洛伊德的思想中,他过分夸大潜意识的作用和性本能的意义而无视意识、理性和社会性在人的心理结构和心理动力中所占有的位置,表现了一种明显的“唯潜意识论”和“泛性论”的倾向。

②他重视了个体经验和经历的历时性影响而忽略了社会环境的共时性限制,存在着一种唯心主义的思维方式。

③他的许多论断不仅建立在缺乏科学实证的假设和推想的基础上,而且还往往用一种故意的极端的修辞方式加以强调,不免有一种形而上学的片面性。

第三章 行为治疗

1、行为治疗理论渊源主要来自4个方面:

①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又称为应答条件反射论;

②斯金纳和桑代克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阐明“奖励性”或“惩罚性”操作条件对行为的塑造;

③华生及班杜拉的学习理论,前者认为任何行为都是可以习得或弃掉得,后者强调社会性学习对行为得影响;

④詹尼特的再教育论,认为病态行为可通过教育改变或改造。

2、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应答性条件反射论、操作性条件反射论、认知行为矫正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

答:行为治疗:从一开始就植根于实验的发现之中,以实验心理学及行为学派的理论和观点为基础,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行为注意的学习原理,即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和模仿学习原理。

(1)经典条件反射:

消退:这种条件性的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渐渐消失的现象叫消退。

某种特定刺激的条件反射行程后,另外一些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出同样的条件反射,新刺激越近似于原刺激,条件反射被诱发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一现象称为泛化。

(2)操作条件反射:

斯金纳提出了有名的“强化原理”。强化是指行为被紧随其出现的直接结果加强的过程。

斯金纳区别了两种强化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性强化:指增加正面的奖励、报酬、赞扬或感谢等作为行为矫正的一种手段,又称为正强化。

负性强化:指以减少(负性)反面的惩罚、剥夺、批评等作为行为矫正的一种手段,又称为负强化。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模仿学习(又叫观察学习)是指个体通过他人的行为而习得复杂行为的过程。

替代反应:是指个体受到示范者行为的暗示而表现出一种与示范者相似的反应。

3、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①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②观察学习③注意④保持⑤动作再现⑥动机。

4、行为治疗中常将个体行为分为良性(正常)行为与问题(异常)行为。

问题行为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行为表现过度;另一类是行为表现不足。

在此基础上,行为治疗提出了相应的基本理论假设:

① 异常行为是后天习得的。

② 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后天所习得的异常行为,或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正常行为以替代异常行为

③ 一般来说无论是正常行为,还是异常行为,都是被他们所带来的结果所维持的。

④ 各个异常行为是分别习得的。

⑤ 认知的改变也可以导致行为的改变。

5、行为治疗的特征:

答:(1)行为治疗突出的特征是坚持。

(2)行为治疗强调来访者当前的问题与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不强调历史性的决定因素。

(3)以行动为导向。

(4)行为治疗在内容上大部分带有教育色彩,强调领导来访者学会自我管理的机能,并期望他们能将所学应用到每天的日常生活中。

(5)行为治疗具有弹性,可视不同来访者的不同问题而调整变化。

(6)行为治疗的实践以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为基础。

有2方面意义。第一,治疗师所进行的每一项尝试,都会预先告知来访者治疗的性质与过程;

第二,治疗师通常会训练来访者自行评估自己的治疗。

6、问题行为的分析:

首先要把握问题行为的诱因,

其次,要仔细了解来访者问题行为的反应,并将来访者对问题行为的反应细化分析。

另外,要深入分析问题行为可能会给来访者及他人带来的实际后果和意义。

7、常用的行为治疗方法

答:(1)放松训练:又称为松弛训练,是一种通过来访者的主动放松来增强其对体内的自我控制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让来访者按一定的练习程序,学习有意识地控制或调节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从而降低机体唤醒水平,调整那些因紧张刺激而紊乱了的功能。放松训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训练放松所产生的躯体反应,达到缓解不良情绪的目的,对于应付过度焦虑、恐惧、稳定情绪等具有特殊功效。放松训练的方法很多,一般认为它的主要特点是松、静、自然,如气功中的放松功、瑜伽、坐禅、静默法等。常用的放松训练方法有渐进性肌肉松弛法、自发训练法、呼吸放松方法、冥想放松、引导意象性放松、催眠放松、生物反馈放松等。

(2)系统脱敏:又称对抗条件疗法、交互抑制法或缓慢暴露法。

操作起来主要有3大步骤:

第一步进行肌肉放松训练,直至来访者完全放松。(可运用渐进性肌肉松弛法,对机体每组肌肉依次训练,即“集中注意-紧张-坚持-放松-松弛……”对儿童可用音乐和游戏等方法使之放松);

第二步由治疗师与来访者共同设计出一个引起焦虑的由轻到重的等级表,即按刺激的大小不同确定一个刺激梯级表。(通常是通过来访者的口头报告来确定并评价出对每一件事感到焦虑(或恐怖)的主观程度。例如,某来访者小时候被蛇咬过之后,一直是闻蛇色变,听到有人谈论或是看到相关的音像资料都会紧张不已,对该来访者就可以采取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先给他看与蛇有关的物体,例如蚯蚓甚至是一截绳子,直到他对这些东西的恐惧感基本小时;在逐渐和他谈有关蛇的事情,让他从各种方面来客观了解蛇;然后给他看蛇的图片,直到他可以接受位置;最后让他近距离看蛇等。刺激梯级表一般分5-10级,从轻到重,逐步递增,来访者进入放松状态时向治疗师示意);

第三步让来让着完全松弛时依次想象或经历梯级表中的不良刺激情景,(治疗师通过口述让来访者想象当进入到所指定的情境想象时来访者示意,让来访者保持这一想象中的情景30秒左右。每情景重复数次,其间休息片刻,每一治疗期呈现2-5项事件,持续时间15-30分钟,直至呈现最强刺激事件,让来访者学会使自身在克服焦虑或恐惧的过程中保持轻松,知道他/她不出现不良反应为止。

还有学者认为,在实施此技术之前,治疗师应首先跟来访者会谈,以了解焦虑的情形,并收集对方的北京资料。有些治疗师还会以问卷方式调查引起来访者焦虑情境的其他情况)。

总之,系统脱敏法是在放松条件下从弱到强呈现刺激或情景,让来访者由轻至重逐渐暴露于容易引发其不良情绪的场景,同时给予奖励,使之产生逐步适应,达到脱敏目的。

(3)厌恶疗法:又称对抗性条件反射治疗,是行为治疗的一种,即将厌恶刺激与不良强化物多次重复配对,以减少不良行为。具体来说,是用引起痛苦反应的非条件刺激与形成不良行为的条件刺激结合,使来访者在发生反应的同时感到痛苦,从而对不良行为感到厌恶而逐渐减少至最终放弃该行为。厌恶疗法从应用的技术手段上可分为电击厌恶疗法、药物厌恶疗法、机械厌恶疗法、社会不赞成厌恶疗法、想象性厌恶疗法以及暂停技术等。

(4)行为塑造法:是一项通过强化而产生某种期望的良好行为出现的行为治疗技术。行为塑造法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设计出来的,这种疗法主要是通过某种奖励系统,在来访者作出预期的良好行为表现时,马上就能获得奖励,即可得到强化,从而使来访者所表现的良好行为得以形成和巩固,同时使其不良行为得以消退。P39

(5)满灌疗法:又称冲击疗法,是让来访者暴露在使其感到强烈恐惧或焦虑情绪的各种不同刺激情境中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满灌疗法的治疗原则是让来访者较长时间地想象恐怖的观念或置身于严重恐怖的环境,从而达到消退恐惧的目的。

(6)生物反馈治疗:是通过电子仪器让来访者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

(7)示范疗法:是以某人或某团体的行为作出一种刺激示范,使观察者发展近似的想法、态度与行为。是指根据一套特定程序,以一种机体反应去改善另一种机体反应。

8、行为治疗的简评

答:(1)贡献:

①它使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去发展特定的治疗程序和应用治疗技术,强调治疗效果的评估。行为治疗以客观的工具显示其效果,并不断地收到来访者的直接反应,有助于它自身不断地改进,精益求精。

②另外,行为治疗有很好的普及型。行为治疗师并不限定在学习理论所得出的方法里,他们能运用广泛的行为技术。 ③行为治疗对道德实践的贡献也得到了不少学者的认同。

(2)限制:

①由于行为治疗的治疗师们往往急于处理来访者的行为问题,改变来访者的外显行为,仅处理表面的“问题行为”,而未能倾听出对方内心更深层的信息,因此,他们在治疗中常常会忽略了对来访者内心感受和情绪的处理。

②另外,行为治疗中治疗师的“控制”与“操纵”一直是学者们抨击的对象。不少批评认为,行为主义对来访者的“操纵”和“控制”损害了人的基本权利。而且,由于行为治疗强调来访者外在问题行为的改变,不够重视内在冲突,因此心理动力学派的治疗师们成长抨击行为治疗是“症状替代”。即“只改变外显行为是表面的、无效的,因为内在冲突并未消除,它会导致新的行为障碍和症状”。

③一些行为治疗师由于过于强调使用多种技术而只狭隘地处理特定的行为问题,并且又过于专注症状本身,因而忽略了来访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并漏掉了一些来访者生活中的重要因素。此类的实践工作者很难使弱势群体的来访者产生有益的改变。

第四章 认知治疗

1、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的人格理论

答:(1)ABC理论:

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是ABC理论。ABC来自于3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

A是指诱发性事件,

B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

C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ABC理论认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B—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2)不合理信念的特点(简):

艾利斯所提出的第一类不合理信念,是人们对自己不合理的要求;

艾利斯所提出的第二类的不合理信念,是人们对他人的不合理要求;

艾利斯所提出的第三类不合理信念,是人们对周围环境及事物的不合理要求。

艾利斯把主要的不合理的信念归并为3大类,即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对自己周围环境及事物的绝对化要求和信念。

2、韦斯勒等人则认为不合理信念都包含有这样几个特征: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

绝对化的要求是一种不合理的走极端式的要求。 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思维方式。

3、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的治疗理论

答:(1)治疗目的:是帮助来访者能够更理性地进行思考,情绪反应适度,以更有效地行动,获取幸福的生活。通过治疗,来访者学会有效地处理诸如悲哀、遗憾、挫折感和烦恼等负性情感。

(2)ABCDE的治疗方法: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的核心是将ABC理论应用在来访者问题上并将其贯穿于治疗过程的始终。 A是指诱发性事件,B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C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因为辩论一词的英文字头是D,治疗效果的效果一词的英文字头是E,加入这两个字母,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的整体模型就变成了ABCDE。

4、合理情绪掌握的常用技术(选择/填空)

答:(1)认知技术:①自我对话②对比③心理教育的方法④教授其他人

(2)情感技术:①想象②角色扮演③攻击羞愧感练习

(3)行为技术: ①家庭作业②强化和惩罚③技能训练

5、洞察

答:艾利斯认为改变不适当的情感和行为就要求有3种洞察。

第一种水平的洞察是承认情绪的失衡是源于对诱发性事件不合理的信念,每个人都会因为自己不合理的信念而出现情绪失衡。

第二种水平的洞察是一个人必须处理反复出现的同样的不合理信念。虽然诱发性时间可能被遗忘,但不合理信念会持续出现。

第三种水平的洞察是来访者意识到洞察不能使人自动发生改变。

6、对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的评价

答:(1)贡献:

①它注重人的认知层面,强调人应该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ABC模式很明白地解释了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

②强调把新的领悟付诸行动,比如,给来访者布置家庭作业,这不仅可以帮助来访者练习新的行为,还可以帮助他们达成重新制约的过程;

③教授来访者一些方法,让他们可以继续进行自我治疗,而不需要治疗师的直接处理。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它很强调运用广泛且兼容并蓄的治疗方法。大量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技术被引用来从改变个人的认知结果熟手,进一步地改变来访者的情绪和行为。此外,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相当开放,他们并不必会其他学派的技术,特别是行为治疗的技术。

(2)限制:

①理性情绪行为治疗否定和忽视来访者的生活层面

②理性情绪行为治疗是一种面质性的治疗方法,这样的方法有优点也有缺点

③理性情绪行为治疗比其他任何一种指导性较低的治疗方法更容易伤害来访者。

7、自动思维:是贝克认知治疗的关键概念。这种思维自然产生,不需要经过任何的努力和选择。在心理障碍中,自动思维经常是歪曲的、极端的或错误的。

8、认知图式:一个人如何思考世界以及关于他人、事件、环境的重要信念和假设构成了他的认知图式。

有两种基本的认知图式:积极的和消极的,在某种情况下是积极的图式,在另外情境下就可能变成消极的图式,这取决于当时的环境。

9、认知歪曲及其种类(论,看例子)

答:认知歪曲:一个人重要的信念或图式受认知歪曲的支配。因为图式经常开始于童年,支持图式的思维过程反映了早年的推理错误。当信息加工过程是错误或无效时出现认知歪曲。

(1)任意的推断:指证据缺乏或面对相互矛盾的证据时,武断地作出结论。

(2)选择性提取:是指以整个事件中小部分的细节作为判断的基础来下结论,而不考虑整个事件。

(3)过分概括化:指将某意外事件产生的极端信念不恰当地应用在不相似的事件或情况中。

(4)夸大或缩小:指对某些事物的过分重视或轻视与其实际情况不相符合。

(5)个人化:即在缺乏相应联系的情况下,把外部事件的发生全都归因于自己。

(6)极端化思考:即极端式的思维方式,把生活往往看作是要么全对,要么全错;非黑即白,没有中间色。

(7)标签化和错误标签化:以过去的缺点或错误来建立自我认同。

10、认知治疗的目的:认知治疗的治疗师会教导当事人如何通过评估的过程,去辨识扭曲与功能不良的认知,通过来访者与治疗师互相合作的努力,使来访者学会区分哪些是自己的想法,哪些是真实发生的事件。

11、治疗过程:

① 指导发现

② 三问题技术(1)你信念的证据是什么?(2)你怎样解释你的状况?(3)如果它是真的,意味着什么?

③ 家庭作业

④ 治疗形式

⑤ 结束

12、贝克曾归纳过五种认知技术:识别自动式思维、识别认知错误、真实性检验、去注意、检验苦闷或焦虑水平。

13、认知治疗的常用技术(只记大点):

1) 识别自动式思维

2) 识别认知错误

3) 真实性检验

4) 去注意

5) 检查苦闷或焦虑水平

6) 理解特质的意思

7) 挑战绝对化

8) 再归因

9) 歪曲的标记

10) 利与弊列表

11) 认知预演

对认知治疗的评价(简)

答:(1)贡献①贝克在对抑郁症的治疗中发展了明确的认知方法,有效地挑战忧郁症患者的假设和信念,并且提供新的认知,引导正向的改变行为。②认知治疗致力于发展概念来了解来访者对世界的观点。有人认为贝克的主要贡献之一是把个人的治疗经验带到严谨的科学方法上。

(2)限制①对于认知治疗的不足,批评者认为太把焦点放在正向思考上,有肤浅和简化之嫌②另外,否认来访者过去的重要性、过于技术导向、不使用治疗关系,只注重除去症状、没有探索困扰潜在的原因、不鼓励情绪的自由表露,或是重新体验痛苦的事件也都被认为是它的缺点。

第五章 以人为中心治疗

1、以人为中心治疗的发展

答:(1)第一阶段:开创阶段。1942年史称非指导式咨询,或非指示治疗。它以该年罗杰斯出版的《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为标志。

(2)第二阶段:修订阶段。1951年改为来访者中心治疗。它以该年罗杰斯出版的《来访者中心治疗》一书为标志。

(3)第三阶段:体验阶段或称检验阶段。1957年,罗杰斯从芝加哥大学专任威斯康辛大学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教授。他的主要研究对象(来访者)已从正常人改变为精神病人。

(4)第四阶段:发展阶段。1974年罗杰斯又把来访者中心治疗改称为以人为中心治疗。实际上,他以新的双向的互动作用,即用治疗师与来访者地位平等的关系模式,取代了传统的单向被动作用的帮助者—被帮助者的模式。

2、以人为中心治疗基本假设:

如果给来访者提供一种最佳的心理环境或心理氛围,他们就会动员起自身的大量资源去进行自我理解,改变他们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指导行为,并最终达到心理健康的水平。

3、个体自我概念的发展,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1、自我认定 2、自我评价3、自我理想

4、自我发展的机制:

1)条件性积极关注,是一种具有外在价值条件的关注体验。

条件性积极关注常常出现两种情况:

①自我概念与机体经验相一致:指自我价值观与实际行为的统一。

②自我概念与机体经验不一致:指自我概念与机体经验之间的矛盾所出现的不协调状态。

2)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一种没有价值条件的积极关注体验,即使自我行为不够理想时,他觉得自己仍受到父母或他人真正的尊重、理解和关怀。

5、罗杰斯坚持把人格成长作为心理治疗的目标。主要表现在减少内在的冲突、增强自尊心和自我整合能力,提高对生活方式的满意度,真正成为一个机能完善者。

6、以人为中心治疗效果的表现

答:(1)来访者更加协调,防御机制减少,对体验愿意公开,提供更多的资料,并且更加可靠。(2)来访者心理适应日渐改进,能妥善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和改善关系。(3)来访者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趋渐一致,自我与经验也更趋一致,所有紧张和焦虑也都减少。(4)来访者了解自己是评价的主体,因而感到更加自信,也更加能够自我指导。(5)来访者的情绪生活和心理上的自我形象更加协调,知觉更实在,体验更积极,他变得更具适应性和创造性。(6)来访者变得更能自制,行为更加成熟,与人的关系更为融洽。

7、以人为中心治疗的过程:

1)来访者主动求助

2)治疗师说明情况

3)鼓励来访者自由表达情感

4)治疗师要能够接受、认识和澄清对方的负面情感

5)促进来访者的成长

6)接受来访者的正面情感

7)来访者开始接受真实自我

8)帮助来访者澄清可能的决定及应采取的行动

9)疗效的产生

10)进一步扩大疗效

11)来访者全面成长

12)当来访者感到无需再寻求帮助时,治疗即告结束。

8、以人为中心治疗的特点:

① 人性假设:人具有完善机能和自我实现的倾向

② 哲学基础:重视来访者的主观现象世界

③ 角色扮演:来访者主导治疗过程

④ 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朋友和伙伴

⑤ 实施方法:尊重、宽容、理解、鼓励

9、以人为中心治疗的三大要件:

一、通情或称作同感、同情心,是指治疗师深入了解并能设身处地体会来访者的内心世界。

正确的通情依赖的一些条件有:

1) 治疗师要放弃自己主观的参考标准,设身处地去从来访者的参考标准来观察和感受事物。

2) 治疗师必须踏上一条与来访者的体验同步的情感旅程,但又不能对此进行判断或受到他们的感染。

3) 治疗师不仅要体会到来访者难以觉察到的意义,而且也不能把这种处于来访者潜意识中的意义很快提出来与来访者对峙。

4) 治疗师要善于运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表现自己的通情。

二、真诚一致指治疗师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不造作、不虚假。

要做到真诚一致的交流,就必须注意下述5项:

(1)从角色中解放出来(2)自发性交流(3)非防御的态度(4)一致性(5)自我暴露

三、无条件积极关注:指治疗师对来访者表示真诚和深切的关心、尊重和接纳。

10、会心团体治疗:是利用团体力量来解决心理问题和改变不良行为的一种途径。它试图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使团体成员最大限度地利用个人潜能和团体互动作用,消除心理障碍,达到自我实现。

11、以人为中心治疗的评价

答:(1)贡献:相比较于行为注意和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是因为人本主义积极地看待人,强调人优秀的潜质。纵观罗杰斯、马斯洛和其他人本心理学家的著作,他们对于人类的看法都非常乐观。他们关注人们如何被赋予信心,了解人们的优势,了解生命中关于真正自我的问题,哪些需要改正,以及如何改正。

(2)限制:①当人本主义治疗的非指导特征,会使得那些寻求知道的人感到困惑和迷惑,因为人本主义治疗是让来访者发现自身的力量,帮助他来解决问题。所以对于有些来访者,如果希望从人本倾向的治疗师那里得到明确的答复,往往会感到失望。②以人为中心治疗的很多概念由于其含义的模糊和多维度理解,而难以应用于实验。

第六章 格式塔治疗

1、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在观察现象的经验时要保持现象的本来面目,不能将它分析为感觉元素,他们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格式塔),所以将它称为格式塔心理学。

皮尔斯是格式塔治疗的创始人。

皮尔斯认为这种治疗的本质是“我必须对于自己的存在承担一切责任”。这种治疗主张通过增加对自己此时此地躯体状况的知觉,认识被压抑的情绪和需求,整合人格的分裂部分,从而改善不良适应。

2、格式塔治疗的人性观是以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为基础的,即看重的焦点在于来访者对现实环境的觉察和对此时此地的真实体验。

3、格式塔治疗的基本理论:假设个人能够有效的处理生活上所发生的问题,特别是能够完全觉察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只是由于人们在过去某一段时间里所发生的事情或经验,使得个人开放、成长的能力停滞不前,并且习惯于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去逃避某些可能面临的特定问题,所以往往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才会出现一些人格上的障碍。

4、此时此地:皮尔斯认为,除了“此时此地”,没有东西是存在的。因为往者已矣,来者则尚未来临,只有现在才是最重要的。“以当下为中心”,就本质而言,它意味着重要的是实在的,而非潜在或过去的。实在,就时间而言,它就是此时;以位置来说,则是此地,就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所谓的“此时此地”的这个概念。

5、未完事务:格式塔治疗的另一个重要焦点为“未完事务”,它指未表达出来的情感。这些人生中未完成的事务常常无尽地消耗着人的宝贵时间、精力,使人沉溺于其中,无法有足够的精力去全面地洞察当前的情况。

6、逃避:是一个与未完事务相关的概念。它指的是人们用来避免面对未完事务所引发的不愉快情绪所使用的工具。

7、接触:格式塔治疗对于场域中觉察的兴趣导致了对场域中各部分的关系性的注意。从我们个人的观点,而非从场域中另一个位置来看,我们之于环境的关系才是焦点。格式塔理论家称之为接触。

8、能量包括:它在何处,如何使用,以及如何被阻碍等。

9、格式塔治疗的技术:在于帮助来访者获得更敏锐的觉察力,体验内在的冲突,解决不一致性和两极化的问题,突破构成阻碍的僵局,以解决未完成的事件。

10、格式塔治疗有一些规则包括:

“现在的规则”;

“我和你规则”;

“使用”我“的语言规则”;

“使用意识统一体规则”;

“不说闲话规则”;

“要求来访者把提问改成陈述形式规则”等。

11、对话练习:格式塔治疗的主要目标是要使一个人的功能得以整合,进而容纳其人格特质中被否定和拒绝的一面。

来访者人格上的功能分裂状况主要体现为“优势力量”和“劣势力量”两种极端的对立。

优势力量:代表权威、正义、道德、完美、主宰,以“应该”和“必须”等观念对个体做出操纵和摆布。

劣势力量:就像被害者的角色,防御、内疚、无助、懦弱、无权势,是被动的一面,也是一个人不负责任、找借口、做搪塞的一面。

12、空椅技术:运用两把椅子,要求来访者在这之间轮流扮演“优势力量”和“劣势力量”的角色,使得双方能够有机会进行充分的对话。

13、“我负责”,在这种游戏中,治疗师通常要求来访者做一个陈述,并在后面加上“我会为此负责”。

14、绕圈子:通常应用在团体治疗当中,当治疗师觉得某位参与者的问题有必要使其面对团体中的每一成员时,就要求他走到他人面前向对方说话。

15、投射:一个人在别人身上所看到的事物,其实正是自己所具有的但却不愿看见也不愿接纳的。

16、倒转技术:要求来访者深入到会给来访者带来焦虑的每一件事情当中,并与自己已经被隐没与否定的自我部分相接触。

17、夸张练习:一般来说,非言语信息比言语信息更能表达内心的感受,但有时这种信息比较微弱或不完全,如果治疗师此时要求来访者重复的夸大动作或手势,这样就容易让来访者经历到更加强烈的情感体验,进而能够将内在隐藏的意义更加清楚的表现出来。

18、格式塔治疗目标:在于达到觉察的状态,以及经由觉察而获得更多的选择,及肩负更多的责任。这些觉察包括:了解环境、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以及能与别人会心接触。

19、治疗师的作用:通过与来访着的接触,去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觉察能力,以及体验当时他们是怎样的人。治疗师的任务就在于邀请来访者积极投入,借着对人生抱着实验的态度去学习认识自己,并在治疗历程中尝试新的行为,以及注意自己发生了哪些改变。

格式塔治疗师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去留意来访者的肢体动作。

格式塔治疗师也必须注重语言形式与人格之间的关系。

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所扮演的是一个积极参与者的角色,他们要为自己的言行作合理的解释并赋予意义,同时以主动积极的态度来增进自己的觉察能力,并澄清各种关系对自己的意义性。

治疗师应允许自己受到来访者的影响,并能与对方分享自己的直觉经验。

20、格式塔治疗步骤

答: 格式塔治疗一般分为4个步骤:表达阶段、鉴别阶段、肯定阶段、选择与整合阶段。

(1)首先是表达阶段,即来访者第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充分表达自己,把自己内心的体验统统表达出来;

(2)其次是鉴别阶段,即来访者在表达阶段因为自身的阻碍不能完全地体验到自己的情感,或多或少有一些掩饰,治疗师要从来访者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敏感地判断出什么才是真实的内容;

(3)然后是肯定阶段:即治疗师必须鼓励来访者正视和接纳那些浮现到意识领域中的人格各个部分,不论好坏,都是真实的自我;

(4)最后是选择与整合阶段,即治疗师要启发、示范和指导来访者,使他们不但对个人经验有全面深刻的觉察和认识,也使他们所选择的自我支持系统有很好的发展。为了达到整合,治疗师必须采用一系列的治疗技术以使来访者领悟。

21、对格式塔治疗的评价

答:格式塔治疗把治疗重点放在来访者此时此地的问题、个人责任的承担以及当前的经验上,协助来访者对自己和周围环境重新有完全自觉的认识,然后进一步与环境达到和谐。治疗师运用多种方法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未满足的需要,也让他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和潜能,并把这些运用到每天的生活中。

(1)贡献:①格式塔治疗讲究顿悟,在理论和渊源上与东方宗教的“悟”有关,所以该方法对于悟性较高的来访者往往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②无论是个别或团体治疗,这种行动式的治疗可以把冲突和挣扎带进生活,借助这种技术,来访者可以实际体验他们的挣扎,而非只是以一种敷衍的态度,不停地谈论问题。

③格式塔治疗的另一项贡献,就是运用活泼的方式,把过去与问题有关的部分带进现在,然后再以生动的态度来处理这些过去的问题。

(2)限制:①它不太重视人格的认知。②格式塔治疗强调觉察,可以证明,痛苦的个体是已经觉察过度了的,在这种情况下,促进更多的觉察是重复产生的,其效果也是值得怀疑的。

第七章 现实治疗

1、现实治疗,是由美国精神病学家格拉塞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

2、发展历史与现状:1、现实治疗 2、控制理论 3、质量学校 4、选择理论与关系 5、新现实治疗

3、现实治疗的中心任务:是帮助来访者承担个人的责任,积极解决现实问题,因为现实治疗认为,人的心理行为障碍都是由于人不能负责任所致。

我们不能控制环境,但是能控制我们如何行动。

4、选择理论认为,所有人际间的行为都是受我们的基因要满足基本需要的驱使。

① 选择理论的基本理念

答:选择理论是现实治疗的理论基础。根据选择理论,无论在什么情境中,我们必须发生行为。我们不能控制环境,但是能控制我们如何行动。具体地说,我们不能控制遗传、意外事故或其他的人。我们能够坚持选择自己的行为,让其他人看到我们是一个负责人的、理性的、幸福的、满足的,并且有效控制生活的人。相反,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无效控制生活的行为,导致别人认为我们是不负责人的、非理性的、难过的、贪婪的。因为人类不是完美无缺的,我们是处于多个行为类型间的连续统一体,有时候不进则退。选择理论认为,所有人际间的行为都是受我们的基因要满足基本需要的驱使。

5、选择理论的10大公理

答:(1)我们是唯一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

(2)我们所能给别人提供的是信息;

(3)所有持续长时间的心理困扰是各种关系困扰;

(4)关系困扰总是我们当前生活的一部分;

(5)过去所发生的一切与我们现在的状态有联系,但是我们仅能在此刻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而且计划在未来继续满足它们;

(6)我们仅能通过满足质量世界的图景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我们所做的都是行为;

(7)所有的行为都是整体行为,它由行为、思维、感觉和生理4种成分直接控制;

(8)所有的整体行为都是选择来的,但是我们仅仅只对行为和思维成分直接控制;

(9)我们通过如何选择行为和思维间接地控制自己的感觉和生理;

(10)所有的整体行为都是由动词来标明的,并且用最能识别的部分来命名。

6、选择理论的基本需要:生存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权力需要、自由需要、享乐需要。

①生存需要 指我们生存和繁殖必须的身体功能。

② 爱与归属的需要 需要家庭、朋友、爱与被爱等。

③ 权力需要 是一种被感觉很重要并被认可。

④ 自由需要 是影响我们生活控制的感觉。

⑤ 享乐需要

格拉塞相信爱与归属的需要是最重要的。

7、从出生到生活开始,我们所做的事情是,将我们任何非常好的感觉坚持精确的记录下来,并把这些知识储存在我们大脑中的一个特别空间,称之为“质量世界”。

质量世界:是大脑中的一部分,它储存了所有已经感觉到的任务、地点、事件和行为的经历图像,以此帮助我们满足一个或更多的基本需要。我们可以把质量世界想象成自己的资源银行,或者是一个相册,其中保留着特别需要得到满足的各种图像。

8、真实世界:所有的图像都来源于格拉塞所称的“真实世界”,它由人、情境和客观存在的事情组成。我们通过感觉系统,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体验真实世界。在我们经历了一种感觉后,我们将感觉输入到知觉系统,其中包含知识过滤器,它帮助我们判断信息是否有用,是可能有用的,还是无用的。通过了知识过滤器,我们将信息传递给价值过滤器,在那里,我们判断这些信息对我们是积极地、消极的、愉快的、痛苦的、或是中性的。这些信息以人物、地点、环境和事件的方式存储在我们知觉世界中。

9、知觉世界:包括我们所有的经验和记忆。它是我们所拥有的世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地点和事件是中性的,但是有些是痛苦的和否定的,有些是积极的和愉快的。当我们从知觉世界进入质量世界的时候,我们已经发现真正特别积极和愉快的人、地点和事件有助于满足我们的需要。

10、整体行为包括4个成分:行动、思考、感觉和生理。

整体行为强调了行为归属的责任,因为是来访者选择了它。

新现实治疗师认为:大多数来访者的根本问题都是一样的:他们不是卷入到不满意的人际关系中,就是缺乏基本的人际关系。

11、治疗的首要目标是帮助来访者与人们修复关系,不管是新的关系,还是旧的关系,他们要选择把它们放入他们的质量世界,并且教会来访者选择理论。

治疗的另一个目标是将一些拒绝心理治疗的人引入治疗中。

一旦治疗师认识到他面对着一个关系分离的、追求快乐的人,最好是放弃所有一般性的治疗目标,而集中做一件事情——尽可能与这个人建立关系。

治疗师不强迫来访者,来访者也不强迫治疗师。在这种“无强迫”的氛围中,来访者感到有创造性的自由。

12、营造治疗环境,需要从以下方面考虑和实行:

1.聚焦现在,避免讨论过去

2.尽可能避免讨论各种症状和抱怨

3.了解整体行为的概念

4.避免批评、责备,不要帮助来访者一起抱怨。

5.不判断和不强迫,但是要鼓励人们用选择理论判断他们正在做的是否跟人们的需要接近。

6.聚焦细节

7.帮助他们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用以修复与他们所需要的人的关系。

8.保持耐心和支持,但是继续聚焦困难和分离的资源。

13、WDEP:格拉塞与伍伯丁用“WDEP”这个缩略语来描述现实治疗过程的抓哟策略和技术。每一个字母代表一组技术。

“WEDP” W=愿望和需要,D=方向和行动,E=自我评价,P=计划与承诺

愿望和需要:第一步主要是探索愿望、需要和期望。

方向和行动:帮助来访者做出更能满足需要的选择。

评价:现实治疗的核心是让来访者进行以下自我评价:“你当前的行为有可能得到你现在所想要的吗?它能够带领你走向你想去的方向吗?”

计划和行动: 一个好的计划的实质:简单的、可行的、可测量的、及时的、由计划者控制的、持续的、承诺执行的。

计划具有以下特点:

1.计划应该在来访者的动机和能力范围之内。

2.好的计划是简单和容易理解的。

3.计划应该涉及积极的行动理由,这些理由要根据来访者的意愿声明。

4.治疗师应该鼓励来访者制定出自己可以独立执行的计划。

5.有效的计划是重复的,理想中的计划是每天都执行的。

6.执行计划越早越好。

7.有效的计划是以过程为中心的活动。

8.在来访者开始执行计划之前,最好和治疗师一起评估计划是否现实、可行,它是否与他们的愿望和需要相关。

9.让来访者把计划坚定的写下来也是有用的。

14、对现实治疗的评价

答:(1)贡献:Corey认为现实治疗优势在于:相对的短期聚焦,处理有意义的问题行为。他很认同现实治疗鼓励来访者进行自我评估生活境况,决定自己要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让自己投入到改变所需要的事情中去,确定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否有效等过程。现实治疗以积极的观点看待人,来访者不是被看做无希望的、无助的抑郁者,而是被看做正在做着他们能做的最好事情,或者是选择能够满足需要的事情。这些与积极心理学的观点一致,是值得提倡的。

(2)限制:现实治疗关注的几乎都是有意识的行为,因此不重视压抑的冲突、无意识、过去和童年早期的创伤体验、梦、移情等因素对我们思维、感觉、行为、选择的影响,这些还需要在以后的发展中探索。格拉塞认为慢性抑郁和严重的精神病都是选择的行为。对此,柯瑞认为,将所有心理障碍都看做是行为的选择过于简单了,生物化学和遗传因素与某种行为障碍有关。柯瑞不同意“所有的精神疾病都是选择行为”的观点,他认为遭受慢性抑郁或精神分裂症的人面对的是真正的疾病。

第八章 家庭治疗

1、家庭治疗:指通过改变家庭成员围绕症状所表现出来的交往方式,从而达到治疗症状的一种治疗理论和方式。这个定义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1)症状的形成源于家庭成员的不良交往方式,即便不是如此,症状的维持也是家庭成员不良交往方式强化的结果;(2)通过改变家庭成员的不良交往方式可以达到治疗症状的目的。

2、家庭治疗与个体治疗的区别(论)

答:与个体治疗相比,家庭治疗具有如下突出的特点:

(1)从治疗的对象来讲,家庭治疗是对整个家庭进行治疗。治疗时,整个家庭成员都要在场,尤其是治疗的初期阶段。随着治疗的进行,家庭治疗的对象还会发生改变,从初期的整个家庭成员,到家庭的部分成员。而个体治疗,只是对家庭中的个体进行治疗,而且治疗的对象始终不会发生改变。

(2)从治疗的内容来讲,家庭治疗并不直接针对患者所表现的症状,而且对家庭成员间的交往模式和家庭结构进行治疗。通过改变家庭成员的交往模式或家庭结构可以达到减缓或消除症状的目的。而个体治疗,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直接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通过对引发症状的原因探讨或者直接行为矫正来缓解或消除症状。

(3)从症状的原因或作用来讲,家庭治疗认为患者是不良交往模式的替罪羊,家庭成员间的不良交往模式使得患者表现出某种症状,而且患者的症状起到了掩盖家庭成员不良交往模式、维持家庭关系现有平衡的作用。

(4)从划分患者的角度来讲,家庭治疗并无明显的患者和非患者之分,患者只是症状的表现者、承担者而已,有问题的是家庭成员的交往模式和家庭结构。而个体治疗有明显的患者和非患者之分。

3、家庭系统、家庭发展阶段及家庭结构

答:家庭系统:是经验派家庭治疗首先提出来的主要概念。家庭是一个系统,是一个稳定的系统。家庭成员交互作用时所产生的有形和无形规则构成了比较稳定的家庭结构,成员间形成特定的交往模式。同时,家庭系统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家庭不断与家庭外系统发生交互作用。

(1)发展阶段:家庭的发展变化经历了4个主要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发展任务,面临不同的主要问题和危机。①第一阶段:家庭形成。两个相爱的人为建立家庭的目的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家庭。家庭一形成,在家庭中就出现了夫妻亚系统。②第二阶段:第一个孩子出生。出现了父母亚系统和父母—子女亚系统。③第三阶段:孩子进入青少年时期。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父母必须协调自己与上学孩子的关系。④第四阶段:孩子长大成人,离家独立生活。家庭结构再次回到只有夫妻亚系统的阶段。

(2)家庭结构:一般家庭结构存在4个亚系统:①夫妻亚系统;②父母亚系统;③父母-子女亚系统;④兄弟姐妹亚系统。

4、家庭规则:是一种由规则来管理的系统,家庭成员按照有组织的、已经建立的模式互动。家庭成员在家庭中成长,都知道在家庭沟通时,被期待或被允许的行为是什么。这些规则也许无须说出,但全体成员都心知肚明。这些规则可以调节并有助于安定家庭系统。

5、三角关系:当第三个人介入或者被拉入到另外两个人的交往中时,就会形成三角关系。家庭中的三角关系包括结盟关系、稳定同盟和迂回关系。结盟关系:是指家庭中的成员或者家庭外的成员卷入到家庭中其他两个成员的冲突中去。稳定同盟:指无论何时何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家庭成员总是结成统一占线来反对另外一个或者一些家庭成员。迂回关系:指矛盾或者冲突不在应该发生矛盾或重复的两个人中直接发生,而是通过家庭中的第三个人发生。

6、过度卷入:指家庭中亚系统界限混乱,家庭成员过多参与到其他系统的任务和活动中,行使或替代某位家庭成员的功能,所以与家庭结构一样属于结构派家庭治疗的重要概念。

7、替罪羊:是结构派治疗师常用的概念。在某些家庭汇总,会有某个成员(通常是孩子)表现出问题,将家庭冲突(通常是父母冲突,因为父母的关系破裂对于家庭的威胁实在是太大了)转移开,使家庭成员注意他的问题,而暂时避开父母的冲突。

8、蒙蔽:是一个人试图控制他人的手段和方法。试图取得控制的人并不使用直接的方式,相反却把自己以为的某些观点、感受或价值观归在他人身上。

9、自我分化:是鲍恩理论的核心概念,指个人从家庭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个体的过程。自我分化程度降低的人越情绪化,越容易被家庭、周围人的情绪反应所击倒,越容易发生功能失调。

10、双重束缚:指精神分裂患者的父母,特别是母亲,常向来访者提出两种相反约束的要求,使来访者无所适从,产生矛盾心理,从而表现奇怪的反应。

11、家庭治疗的理论和流派(论)

答:(1)鲍恩的家庭系统治疗:鲍恩注重理论,倾向于把系统理论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而不是一套干预的方法,因此,鲍恩系统家庭治疗有较为完整的家庭治疗理论。主要观点:鲍恩提出一种跨代家庭系统的观点,认为家庭成员在思想、感觉和行为上是与家庭系统相联系的,因此,当个人出现问题便会借着与其他家人的联结关系而持续下去。一个与家庭有着最强烈情感联结的人,最容易在家庭压力下收到情绪伤害。

(2)策略家庭治疗主要观点:策略派治疗师认为症状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维持家庭系统的固有平衡。有症状的家庭维持了功能失调的固有平衡交互作用模式。这些家庭死板的应对家庭中出现的问题,试图恢复以前的功能失调的状态,他们把状态看作是种威胁,而不是改变的机会。

(3)结构家庭治疗:结构派家庭治疗师的创立者是米纽秦。主要观点:理解结构家庭治疗需要首先理解几个基本概念:家庭结构、亚系统和界限。家庭是由家庭成员构成的,但不是所有成员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大于相加之和。家庭成员与成员间逐渐行程的相互关系组成一个综合交错的网络结构。所有家庭都有特定的结构。亚系统:是由于家庭成员不同的角色和任务而构成的,一般家庭主要包括夫妻亚系统、父母亚系统、亲子亚系统和孩子亚系统。划分不同系统的潜在规则就是界限,人际界限从严格到松散都不同,主要有清晰地、僵硬的、混乱的三种界限。

(4)经验性家庭治疗:主要观点:经验性家庭治疗深受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建立在人性本善的假设上,强调了即时的、此时此地的经验作用。经验性家庭治疗更多的是强调情感经验,而不是交往中的动力。经验性家庭治疗师认为促进个体成长和家庭内聚力的方法是释放冲动、降低防御和解释深层体验。

12、家庭代际图:指用图示的方式描述家庭的发展、变化过程。典型的家庭发展图,一般包括3代。

13、家庭结构图:是结构派家庭治疗师用来表示家庭结构的图示。结构治疗师使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来图解结构问题,这些图解通常显示需要什么改变。绘制家庭结构图设计4类符号:人物符号、界限符号、交往符号和三角关系。

14、再定义:是改变家庭看待问题的认知和观念的一种技术,策略派家庭治疗师常用,分为积极再定义和消极再定义。积极再定义:指将家庭成员认为是消极的行为重新赋予积极的含义。消极再定义:指将家庭成员认为是积极的行为重新赋予消极的含义。

15、反其道而行之:就是采用治疗过程与治疗目标相反的方法,策略派家庭治疗是常用的技术之一。具体而言,就是治疗师鼓励患者维持或者表现出更多、更强的症状的方法。

16、家庭雕塑:指让家庭成员用言语表达他们对彼此的感觉或态度可能令人感到为难或危险,运用家庭雕塑可以让每位家庭成员轮流当“导演”,把其他成员的身体分别安排在适当的位置,这是经验派家庭治疗师发展的一个重要技术。这样的结果往往可以揭露出“导演”对自己在加重地位的感受,以及对家庭结构、家庭互动模式的认识。

17、表演技术:是策略派家庭治疗师常要求患者和患者家庭成员按照治疗师的要求在治疗师的面前表演与症状有关的行为或者围绕症状的交往模式。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将外在的家庭冲突带到会谈中,这样不仅可以让家庭成员师范他们如何处理冲突,也可以使治疗师着手拟定一套处理方式,以修正他们的互动模式并使家庭结构发生变化。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报名提醒

【报名:1月13-17日】

浙江自考服务中心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APP

APP
下载

man
联系
微信
wxlogo
扫描
二维码
反馈建议
反馈
建议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
微信客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