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道题前的四位数字代表此题曾经被考到的年份和考期,比如 1810,是指这道题曾经在 2018 年 10 月份全国自考卷中被考查过,所以以下总结辅导内容的高频考点,皆是近几年多次出现在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上的知识点。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1.(1610,1201)简述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含义及二者间的关系。
答案:
(1)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
(2)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3)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具体说来,它们的关系表现如下:①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②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③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1.(0904)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答案: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因而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因而是深刻的、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2.(1704, 1307)简要说明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的条件。
答案:
(1)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借助于思维才能实现。
(2)感性材料应该是丰富的,全面的,而不是零散不全的。这就要求人们在实践中把调查和研究结合起来。
真理的属性
1.(0910,1110)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答案:
真理具有绝对性,通常把真理的绝对性称作”绝对真理“。
真理的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1)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这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真理是绝对的,同时又是相对的,具有相对性,通常把真理的相对性称作”相对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有两个含义:
(1)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
(2)真理的认识在深度上是有限的,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有如下关系: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
(3)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美文学选读复习笔记:Alfred Tennyson
12-092023年4月浙江自考英美文学选读复习笔记:Washington Irving
12-082022年浙江自考《网络操作系统》复习资料(9)
09-192023年4月浙江自考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复习笔记:旅游者购买动机
12-06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总结(十三)
01-302023年4月浙江自考心理测验学串讲笔记五
12-192022年浙江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作品主要内容
10-152022年浙江自考心理学复习笔记:人格性质
11-032023年4月浙江自考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复习笔记:认知重建法
12-26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复习资料:我国幼教行政管理及体制
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