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混凝土骨料实验 (1)砂子实验
一、筛分析实验
1、筛子清理:所用筛子应逐个检查干净。如有嵌在筛孔中的砂粒,须将筛子翻转,在筛子背面筛出,以防筛孔变形,筛孔尺寸越小,越应注意。
2、筛子应按孔径自小到大,由上向下叠置,0.16mm筛下应有底盘。
3、在5mm筛子回盖后,把一套倒进砂样的筛子放进摇筛机。将摇杆压紧筛子后,拧紧横杆上的螺丝,开动机器摇筛,在摇筛时需有一人在旁照料,以防横杆上螺丝没有拧紧而致筛子倾倒。
4、摇筛10分钟,关闭摇筛机,放下横杆时,需扶住筛子,以防筛子倾倒。
5、分称时,可把筛余物倒在瓷盘里,并从筛底扫清砂粒,称后应分别放置,以备校核之用。在符合精度要求后,可将筛余物另倒入规定容器,不得倒入试样 桶内。
分称时,如筛余量超过200克时,需分两批,手工摇筛后再称。
6、筛分实验进行两次,称量用天平,固定使用,以减小误差,如分称后筛余总量与试样总量误差超过1%时,应重做。
7、精度要求:称量-0.1g,计算-0.1% ,Mx-0.01
二、表现密度测定
1、容量瓶在使用中须注意防止瓶颈折断,尤其在摇动容量瓶排除气泡时。
2、称量时天平应固定,不宜调换;称量前需将容量瓶外水滴擦干。
3、可借助漏斗装砂时宜容量瓶,速度应慢。
4、可用滴管,沿容量瓶颈内壁把残留在容量瓶颈的砂粒冲下,并可借助滴管调节水面至刻度线处。
5、因时间关系,实验可只做一次,另取相邻实验小组测试数据计算平均值决定表现密度值。
6、精度要求:称量-0.1g,计算-0.01g/cm3
三、松堆密度测定
1、称取约3kg的砂样放进漏斗。
2、容重筒需放置在漏斗中心,容重筒口与漏斗下料口净距应为5cm。
3、开启漏斗下料口挡板,必须让砂料自由下落,至在容重筒上形成锥体,关紧下料口挡板。在落料过程中,必须避免振动。
4、沿筒口刮除多余砂料时,不得移动容重筒,但可移去漏斗。在刮平和移去漏斗中,严禁受振动。
5、松堆密度实验要求做两次,取平均值。
6、精确度要求:称量-5克,计算-10kg/m3
(2) 石子实验
一、筛分析检验
1、备粒级为5~30mm或5~40mm石子。
2、取样15kg进行筛分析,取前需搅拌石料,取时需均匀。
3、筛分析时,可将石样分数次在同一孔径筛上(尤为孔径小于20mm的筛)进行筛析。
4、筛分析时,需按累计筛余决定料级,然后据之选用不同粒级所需用的筛孔尺寸。
5、筛分析实验进行一次。
6、精度要求:
称量—据现有磅称和台称的感量而定,计算-0.1%。
二、表观密度测定
1、广口瓶注满水用玻璃片滑盖瓶口后,不得夹有气泡。称量前必须擦干瓶子外水滴。
2、广口瓶倾斜后,方可缓慢放进石样,以防广口瓶碰破。
3、装进一些石料后,广口瓶缓慢倾斜,并放在手中稍加转动多次,以驱除夹进气泡。
4、表观密度可进行一次实验,另取相邻实验小组测试数据,计算平均值,决定表观密度值。
5、精度要求:称量-1克,计算-0.01g/ cm3
三、松堆密度的测定
1、取料前需拌匀石样,取料时须均匀。
2、装料时,石子应在离容量筒口5cm高度自由落进筒内,并堆积成锥体。
3、刮平时为满足与筒口尽量等高的要求,允许把筒面上大石样弃除,填以较小石样。
4、装料和刮平时,需尽量减小振动。
5、松堆密度进行一次实验。另取相邻小组测试数据,计算平均值,确定松堆密度值。
6、精度要求:称量-50克,计算-0.01,空隙率:计算-1%。
复习思考题
1、砂子表观密度,应在什么水温下进行?为什么其测试值须用水温修正系数校正?
2、砂、石的空隙率小是不是就是质量好?
3、如果砂子和石子的级配不合格应该如何处理?
实验四 混凝土骨料实验
专业: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组别:_______________
同组人员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室温:_____________水温:_____________相对湿度:__________
试样名称:________________来源或产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日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及用具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记录与计算
(一)细骨料(砂)实验
1、表现密度测定 计算公式:ρ,=mρ水/(m+m2—m1)=m/V排
实验次数 | 干砂质量m(g) | 瓶+砂+水质量m1(g) | 瓶+水质量m2(g) | 表观密度 (g/cm3) |
1 | ||||
2 | ||||
表观密度(平均值)(g/cm3) (精确至0.01 g/cm3) |
2、松堆密度测定 计算公式=m/V筒
实验次数 | 容重筒容积V(L) | 容重筒质量m1(kg) | 砂+容重筒质量m2(kg) | 砂质量m(kg) | 松堆密度(kg/m3) |
1 | |||||
2 | |||||
松堆密度(平均值)(kg/m3) (精确至10 kg/m3) |
3、空隙率计算
空隙率
4、筛分析实验 实验前试样质量: 500 g。
筛孔尺寸(mm) | 筛余砂样质量(g) | 分计筛余百分率ai(%) | 累计筛余百分率Ai(%) | 通过百分率Pi | ||||
第1次 | 第2次 | 第1次 | 第2次 | 第1次 | 第2次 | 平均 | ||
(精确至) | 0.1g | 0.1g | 0.1% | 0.1% | 0.1% | 0.1% | 1% | 1% |
5/4.75 | ||||||||
2.5/2.36 | ||||||||
1.25/1.18 | ||||||||
0.63/0.60 | ||||||||
0.315/0.30 | ||||||||
0.16/0.15 | ||||||||
底盘 | 细度模数 | 精确至0.01 | ||||||
总计(g) | 细度模数测定值 | 精确至0.1 | ||||||
细度模数由两次实验结果算得,再取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级配评定由累计筛余平均值确定。 |
计算砂的细度模数:=
绘制砂的级配曲线(绘制在结果分析部分)。
砂的公称粒径mm | 10.0 | 5.00 | 2.50 | 1.25 | 0.630 | 0.315 | 0.160 | 0.080 | |
砂筛筛孔的公称直径mm | 10.0 | 5.00 | 2.50 | 1.25 | 0.630 | 0.315 | 0.160 | 0.080 | |
方孔筛筛孔边长mm | 9.50 | 4.75 | 2.36 | 1.18 | 0.600 | 0.300 | 0.150 | 0.075 | |
圆孔筛尺寸mm | 10.0 | 5.00 | 2.50 | 1.25 | 0.630 | 0.315 | 0.160 | 0.080 | |
国标规定累计筛余(%) | Ⅰ区 | 0 | 10~0 | 35~5 | 65~35 | 85~71 | 95~80 | 100~90 | |
Ⅱ区 | 0 | 10~0 | 25~0 | 50~10 | 70~41 | 92~70 | 100~90 | ||
Ⅲ区 | 0 | 10~0 | 15~0 | 25~0 | 40~16 | 85~55 | 100~90 | ||
累计筛余(%) | - | A1 | A2 | A3 | A4 | A5 | A6 | ||
平均 | |||||||||
颗粒级配 | 区 | 细度模数 | |||||||
结论 |
(二)粗骨料(石子)实验
1、表观密度测定(广口瓶法)
计算公式=
实验次数 | 烘干石质量m(g) | 瓶+石+水质量m1(g) | 瓶+水质量m2(g) | 表观密度 (g/cm3) |
1 | ||||
2 | ||||
表观密度平均值(g/cm3) |
2、松堆密度测定
计算公式=
实验次数 | 容重筒容积V(1) | 容重筒质量m1(kg) | 石+容重筒质量m2(g) | 石子净重m (g) | 松堆密度(kg/m3) |
1 | |||||
2 | |||||
松堆密度平均值(kg/m3) |
3、空隙率计算
空隙率
4、筛分析实验
实验前试样重量:_________________ kg
试样(石子)最大粒径:______________mm
筛孔尺寸(mm) | 筛余试样质量(kg) | 分计筛余百分率(%) | 累计筛余百分率(%) |
100 | |||
80 | |||
63 | |||
50 | |||
40 | |||
31.5 | |||
25 | |||
20 | |||
15 | |||
10 | |||
5 | |||
2.5 | |||
底盘 | |||
(kg) | 试样总量误差(%) |
五、结果分析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