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普通混凝土实验
一、称料
1、称量精度要求:水和水泥-±0.5%;砂子、石子-±1%。
2、用具:水——用量筒量好后,倒入已经润湿的容器内。
水泥、砂、石——在磅称上称量,必须注意分清公斤、市斤单位。
3、砂、石的重量以全干状态为标准,不符合全干状态,须据含水率换算后称料。
二、拌和:
采用人工拌和
1、在拌和前,须将拌和用具、地面适当润湿,但不得过湿(如有积水等)。
2、拌和程序:先加砂,然后加入水泥,充分翻拌至颜色均匀,然后倒入石子翻拦均匀。在混合物中作一凹槽,倒入一半左右的水量。翻拌后,倒入剩余的水。继续翻拌到颜色均匀和石子分布均匀。拌和时,每翻拌(对拌)一次,必须用铲在混合物上铲切一次。
采用机械搅拌
1、在拌和前,须将拌和用具适当润湿,但不得过湿(如有积水等)。
2、拌和程序:先加石子、砂,然后加入水泥,拌合30s,加入水,继续搅拌60~90s。加入外加剂时,若为粉末外加剂,则与水泥一起加入,若为液体外加剂,则与水一起加入,并需考虑在用水量中扣除加入的减水剂中的含水量。
三、坍落度测定
1、坍落度筒和装料漏斗必须事先用水润湿。
2、在整个测定过程中,必须用双脚踩紧坍落度筒的踏脚板,不得松动,以防筒在装料后被“顶升”。
3、分三层装入拌匀的混凝土混合物,每层高度略大于筒高的1/3,每层装料后,插捣25次,沿坍落度筒顶刮平,并刮除去筒边混凝土拌全物后,同时移开双脚,以免坍落度筒倾斜。
4、坍落度不符要求时,须进行调整,调整时必须注意,水灰比不得改变,称料用称盘和量水用的玻璃量筒不得放在地面上,须立即送回平台上。掺加水泥和水,或是砂和石子,均须撒料拌匀。
5、测量坍落度和计算其平均值的精度要求,均定为5mm。
四、成型与表观密度测定
1、检查混凝土模固定螺丝是否拧紧,模内稍抹油以便脱模。
2、成型时一般成型一组抗压强度试件,试模可采用100mm或150mm立方体试模,成型一组劈裂抗拉强度试件,试模采用150mm立方体试模;
3、成型前试模应涂刷一层脱模油,并称出一组150mm立方体试模空试模质量,做检验混凝土表观密度用。
4、人工插捣成型时,分两层装料,每层捣25次,并用镘刀沿模内壁插抹数次,以保证在检测抗压强度时,试件表面光滑,表面刮平后,按“土木08-1-1,25/3”编号后,集中一处。机械振实成型时,将拌合物直接加入试模,至略高出试模表面,然后搬至振动台上振实成型,若加入拌合物量较少,需补充至与试模表面相平,刮平表面后编号。
5、称出成型完毕的150mm立方体试模满试模质量,并计算混凝土表观密度。
五、抗压强度测定
1、建议测定28天龄期的强度,但可视班级教学具体情况安排测试龄期。
2、压力机的正确操作,见“烧结普通砖”部分,不再介绍。
3、加荷速度应保持为:高于C30时为0.5~0.8MPa/s,低于C30时为0.3~0.5MPa/s。
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标准试件尺寸应为150×150×150mm,如非标准尺寸的试件,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前,须将抗压强度进行换算。
六、抗拉强度(劈裂法)
1、为示范实验,机器(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实验机)操作由带实验课的老师负责掌握,测试数字建议学生抄入实验报告。试件尺寸为150×150×150mm,控制加荷速度:约1.8 kN/s。
2、从所测的数字,引导学生思考混凝土属脆性材料的突出表现。
七、抗折强度测定
1、标准试件尺寸为150×150×550mm,当集料最大粒径为30mm以下时,可采用100×100×400mm试件,但测得的抗折强度应乘以换算系数0.85。
2、安放试件时,必须使成型时的侧面接触支座。
3、加荷速度为0.5~0.7MPa/s,实验时应严格按规定的加荷速度加速。
4、结果评定方法与抗压强度结果评定方法相同。
普通混凝土实验复习思考题
1、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时,应如何调整?在实际调整时应注意什么?
2、从混凝土的立方体强度试件的制作到压力实验,为什么规定试件尺寸大小,养护条件(主要指温、湿度)及加荷速度?
3、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试件的制作,为什么规定高度是宽度尺寸的2~3倍?
4、在混凝土抗拉实验中,为什么要规定使用一定宽厚度的木质三合板或硬质纤维板的垫层?能用其它材料作垫层吗?
5、为什么在混凝土抗渗试件周边(试件顶面和底面不允许)要涂刷一层融化的石蜡?
实验五 混凝土实验
专业: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组别:_______________
同组人员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室温:_____________水温:_____________相对湿度:__________
试样来源或产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日
试样原始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混凝土设计等级:__________________
坍落度(维勃稠度):_____________
水泥 品种:_____________强度等级:______________
密度:_____________出厂日期:_____________
细骨科 品种:_____________表观密度:_____________
松堆密度:_____________级配:_____________
细度模数:_____________
粗骨科 品种:_____________表观密度:_____________
松堆密度:_____________级配:_____________
最大粒径: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及用具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记录与计算
(一)试拌及和易性实验
1、本组初步计算配合比
1m3混凝土各材料用量
设计等级 | 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用量kg/ m3 | 水灰比 | 砂率 | ||||||
水泥 | 掺合料 | 水 | 细骨料 | 粗骨料 | 减水剂 | ||||
C |
2、试拌及和易性调整
试拌_______________升混凝土及调整材料用量
试拌混凝土材料用量 | 和易性 | |||||||||
试拌及调整次数 | 水泥kg | 水 kg | 细骨料kg | 粗骨料kg | 减水剂 | 坍落度 mm | 粘聚性 | 保水性 | ||
试拌量 | ||||||||||
调整量1 | ||||||||||
调整量2 | ||||||||||
总用量 | 调整后和易性 |
3、制作试件及实测混凝土表观密度
试件种类及数量
试件种类 | 抗压试件 | 劈裂抗拉试件 | 抗折试件 |
试件尺寸(mm) | 150×150×150 | ||
数量(个) | 3 | 3 |
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结果
试件编号 | 试模容积(m3) | 试模质量(kg) | 模及混凝土质量(kg) | 混凝土净质量(kg) | 混凝土表观密度(kg/m3) |
1 | 0.15×0.15×0.15 | ||||
2 | |||||
3 | |||||
混凝土平均表观密度(kg/m3) (精确至10 kg/m3) |
4、基准配合比计算
本组每立方米混凝土组成材料用量按下式计算
全班基准配合比 汇总情况 列下表
组别 | 混凝土材料用量 kg/m3 | 水灰比 | 砂率 | 坍落度mm | 表观密度kg/m3 | |||||
水泥 | 掺合料 | 水 | 细骨料 | 粗骨料 | 减水剂 | |||||
1 | ||||||||||
2 | ||||||||||
3 | ||||||||||
4 | ||||||||||
5 | ||||||||||
(二)混凝土强度测定
1、立方体抗压强度
实验机最大加载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kN
使用的最大加载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kN
加荷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N/s
本组抗压强度实验结果
试件编号 | 龄 期 (天) | 试件尺寸(mm) | 破坏荷载 (kN) | 抗压强度fe(MPa) | 换算系数 | ||
长 | 宽 | 面积 | |||||
1 | |||||||
2 | |||||||
3 | |||||||
换算成标准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评定值(MPa) |
2、劈裂抗拉强度
实验机最大加载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kN
使用的最大加载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kN
加荷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N/s
本组劈拉强度实验结果(fst=2P/πA)
试件编号 | 龄 期 (天) | 试件尺寸(mm) | 破坏荷载(kN) | 劈拉强度 fst(MPa) | ||
长 | 宽 | 面积 | ||||
1 | ||||||
2 | ||||||
3 | ||||||
劈拉强度评定值(MPa) |
3、全班各组强度实验结果汇总表
组别 | 1 | 2 | 3 | 4 | 5 | ||
设计等级 | |||||||
水泥强度fce | |||||||
配制强度 | |||||||
水灰比W/C | |||||||
抗压强度fc(MPa) | |||||||
劈拉强度fst(MPa) | |||||||
fst/fc |
4、抗折强度测定
实验机最大加载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的最大加载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荷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件编号 | 龄 期 (d) | 试件尺寸(mm) | 支座间距(mm) | 破坏荷载(kN) | 抗折强度 (MPa) | |
b | H | |||||
1 | ||||||
2 | ||||||
3 | ||||||
抗压强度评定值(MPa) |
五、结果分析
1.实验得到的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
设计强度等级 | 实验室配合比 | 水灰比 | 砂率 | 坍落度mm | 表观 密度kg/m3 | 抗压强度MPa | |||||
混凝土材料用量 kg/m3 | |||||||||||
水泥 | 掺和料 | 水 | 细骨料 | 粗骨料 | 外加剂 | ||||||
C |
2.分析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