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服饰民俗
名词解释
1. 服饰是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
2. 胡服:指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他们常年在马上生活,为适于骑马,多穿紧身窄袖的短衣、裤和皮靴。
3. 七星披肩:纳西族妇女服饰,缀以圆形花片,双肩各有一个大的,背上并列七个小的,分别象征日月星辰,表示披星戴月、勤劳不息,恶鬼不敢近前。
4. 凤凰装:畲族妇女服饰以象征万事如意的“凤凰装”最具特色,即在服饰和围裙上刺绣着各种彩色花纹,镶金丝银线;高高盘起的头髻扎着红头绳;全身佩挂叮叮作响的银器。
5. “米粒叶”是埃及妇女一种和有特色的民间服饰,是一块长方形黑色细布,绣有花边,不剪成固定样式,因此穿法各式各样。
简答论述
一、服饰主要包括四类:
1.衣着;2.各种附加的装饰物;3.对人体自身的装饰;4.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
二、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阶段、服饰以遮蔽身体,防寒御暑为主要目的。
第二阶段、服饰除蔽体之外还以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并因生产条件的不同而产生明显差异。
第三阶段、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标志。
第四阶段、除上述功能外,服饰还能反映出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
三、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共有12种主要因素:性别、年龄、职业、地位、用途、民族、季节、质料、色彩、样式和工艺。
四、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1、 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
2、 求吉心理。
3、 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
4、 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五、中国汉族服饰民俗
一、古代汉族服饰的发展
1、进入农耕经济后,纺织业随之兴起,人类的服饰大为改观。
2、进入阶级社会,商代留下了一些服饰资料。
3、西周时期,贵族服饰承袭了商朝的上衣下裳,只是腰间束带渐宽。
4、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服饰风格不同,深衣和胡服出现。
5、西汉时,上下联体的长衣统称袍,成为贵族的主流,短衣与合裆裤多为劳动者所着。
6、魏晋南北朝时,胡服融入中国服饰,形成了中国服饰的重大转变。
7、唐代服饰吸收了胡服的某些特点,男子圆领、裹头、穿长鞋;女子以半袖衫为时尚。
8、宋代服饰在唐服圆领内加衬,改小袖为大袖,衣身也较快大。
9、元代蒙古族男女均穿宽大长袍,用带子束腰。
10、明代废胡服,恢复唐衣制度。11、清代行满服,长辫。
二、近现代汉族服饰的变化
辛亥革命后,形成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建国后,中山装、西裤取代长衫;50年代后期,流行苏联的“列宁装”“布拉机”;文革时,穿蓝灰黑或军装,较单一;改革开放后,流行西装、夹克;今年来,服饰各种各样,异彩纷呈。
六、英国穿西服的规矩:
平时穿着如果上下身是不成套的,一般不系领带;若穿全套衣服,则要系上领带。穿双排扣要将扣子一一系上。单排扣则反之,平时可以不系,遇有正式场合,也只系其中的一个;两个扣子的系上面的一个,三个扣子系中间的一个。如果全都系上,反倒显得呆板。衬衫的袖子一般长出上衣口少许,这样显得精神利索,但衬衫扣一定要系上。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2年10月浙江自考《社会心理学》模拟试题(4)
10-142023年4月浙江自考《新闻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13
11-142023年4月浙江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全真模拟题7.4
02-082022年10月浙江自考《生理学》模拟试题(4)
10-272022年自学考试心理学考前冲刺模拟题(7)
05-302021年10月浙江自考《社会工作实务》考前试题和答案(3)
06-072023年4月浙江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16
11-282024年4月浙江自考《英语(二)》模拟试题及答案3
01-102023年10月浙江自考《外国文学史》模拟题及答案28
09-252022年浙江自考《语言学概论》模拟试题(10)
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