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文学创作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
(1)情景交融、心目相取
①对于抒情性作品的创作来说,心中之情与眼中之景的相互融会乃是最基本的特征。
②对于叙述作品而言,创作主体的情感同样要投注于创作客体之中,作家所写的任何人物和事件都是经过他的情感浸润过的,是主客体交互作用的产物。
(2)主体是客体的主体,客体是主体的客体
在抒情作品中,情与景的关系比较明显,所以主客体的交互作用比较容易理解,叙事性作品的创作也同样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两者相互渗透,彼此交融。
8.艺术直觉
(1)提出:意大利哲学家和美学家克罗齐以“直觉”这个概念为核心创立了自己的美学体系,提出了“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的著名观点。
(2)概念: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人们用这个概念来指称那种区别于逻辑思维和艺术想象的独特思维方式。
9.艺术直觉与认知直觉的关系
(1)共同特征:直接性、无意识性和创造性等。
(2)区别
①二者的对象不同。认知直觉所要把握的是事物内在的特质或规律,艺术直觉所要把握的是事物蕴含的审美价值。
②艺术直觉带有明显的主观性,认知直觉则排斥任何主观色彩。如果说认知直觉主要是主体对客观存在的特性与规律的发现,艺术直觉则不仅仅是发现,而且还带有创造性,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双向建构的过程:客体的固有属性与主体的审美趣味相契合的过程。
③艺术直觉的过程带有强烈的情感性,而认知直觉的过程则没有或较少情感色彩。
10.艺术直觉的主要构成因素
(1)感性直观因素。它是艺术直觉过程中的可见因素,在整个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理解因素。一方面指艺术直觉的结果,即从审美对象中获取的意义、意味,一方面又是指艺术直觉的抽象作用,即将对象某一方面的特征突显出来,而将其他性质淡化掉。
(3)情感因素。一方面指审美对象中包含的丰富的情感内容被审美主体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是指审美主体在捕捉到对象的感性形象和意味的同时也向对象投射了自己的情感。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2年浙江自考英语(一)模拟练习(5)
06-112023年4月浙江自考律师公证与仲裁制度模拟试题及答案汇总(下)
03-232023年4月浙江自考《农产品营销理论与实务》章节习题汇总(上)
02-172023年4月浙江自考《文化概论》简答题及答案29
11-302023年4月浙江自考发展社会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上)
04-07自考公共课英语(一)模拟试题(8)
08-302022年浙江自考《毛泽东思想概论》练习题及答案(11)
07-272023年4月浙江自考《普通逻辑原理》模拟试卷及答案(六)
03-312022年浙江自考《美学》模拟题及答案(15)
09-072023年4月浙江自考《老年护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40
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