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考网

咨询热线

15700080354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浙江自考网>自考模拟题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3年4月浙江自考《文化概论》简答题及答案37

时间:2023-02-06 14:18:50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以下自考模拟题均由浙江自考网整理并发布,考生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浙江自考报名、考试、成绩查询、毕业、历年真题、常见问答等相关信息请关注浙江自考网,获取浙江自考更多信息。


14.接受者的审美心理结构

(1)定义:接受者原有的文学知识、审美趣味以及阅读过的作品所构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图式。

(2)两个层面

①审美心理结构首先是个人性的。

②审美心理结构的集体性层面则是接受者受到时代文学风尚、民族审美文化积淀与艺术惯例的影响而形成的。

③对于审美心理结构来说,个人层面显示了它的独特性与偏爱性,集体层面则意味着它的公共性与沟通性。两者不同比例的交渗融合,造成其错综复杂又丰富多彩的具体形态。

15.审美心理结构的应对方式——同化与顺应

(1)定义

①同化:接受者总是把具体文学作品整合到他原先就存在的审美心理结构之中,当作品的信息与结构相一致时,审美心理结构就得到强化与巩固。

②顺应:接受者的审美心理结构与具体文学作品中的新因素发生严重的不一致,只能通过自我转换来适应作品的新情况,作品对原有审美心理结构起改变与更新的作用。

(2)关系

在审美心理结构的动态过程中,同化与顺应是双向运动的建构关系。也就是说,同化与顺应互相包容、互相转换。双向建构的结果,接受者的审美心理结构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趋于丰富,不断演进。

16.召唤结构

(1)提出:接受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德国的伊瑟尔。

(2)定义:留有不确定性和空白点需要接受者将其具体化的文学作品本身。作品的“空白点”主要指内容上的某些空缺。

(3)波兰哲学家英加登认为文学作品中必然具有许多“不确定点”,这种不确定性有待于读者在阅读中予以具体确定。

17.接受者的创造性阅读与理解

(1)作品形象的具体化。接受者对作品形象的再现、补充、丰富与改造。

(2)作品情感的再度体验。接受者将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与作者情感转化为自己的具体情感。

(3)作品意义的“合理误读”。接受者对作品含义的创造性理解与主观评价。

18.审美效果:接受者在审美体验的高潮阶段或实现阶段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一系列心理效应与最终成果。

19.审美理想:人们在自己民族的审美文化氛围里形成的、由个人的审美体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关于美的观念尺度和规范形式。

20.审美效果与文学接受的关系

(1)审美效果首先与接受者的阅读动机和审美需要密切相关。

(2)其次,接受者的审美效果又与接受客体即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相联系。

21.审美效果的具体表现

(1)精神的享受与愉悦感的获得。无论接受者是否意识到,精神享受与愉悦获得都是他潜在的、首要的阅读动机。

(2)情感的宣泄、补偿与升华。文学接受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活动,接受者会依据自己的情感需要与受文学作品的感染程度而产生种种情感变化与反应,其主要方式就是宣泄与补偿。

(3)认识空间的拓展。接受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认识人生,提高观察生活、理解现实的能力。

(4)人格境界的提高。接受者阅读文学作品,不仅是情感体验与认识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思想上受熏陶、受教益的过程。

(5)审美能力的提高。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报名提醒

【报名:1月13-17日】

浙江自考服务中心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APP

APP
下载

man
联系
微信
wxlogo
扫描
二维码
反馈建议
反馈
建议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
微信客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