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考网

咨询热线

15700080354 (点击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浙江自考网>自考模拟题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3年4月浙江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模拟汇总(下)

时间:2023-02-16 08:55:50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以下自考模拟题均由浙江自考网整理并发布,考生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浙江自考报名、考试、成绩查询、毕业、历年真题、常见问答等相关信息请关注浙江自考网,获取浙江自考更多信息。

31、杜甫诗歌素称“诗史”,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 

A.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 

B.一气呵成,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C.采用客观的纪实描写手法 

D.藉记事以抒情,将记事和抒情结合起来

32、《齐晋鞌之战》中两军将帅分别是(A)

A、齐侯与郤克  B、邴夏与解张

C、郑丘缓与逢丑父D、邴夏与郤克

33、元散曲〔越调.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 B )。

 A、白扑  B、马致远  C、张养浩 D、睢景臣

34、汤显祖《牡丹亭》的男女主人公是(B)

 A、张君瑞和崔莺莺B、柳梦梅和杜丽娘

 C、蔡伯喈和赵五娘D、侯方域和李香君

35、唐开元初“吴中四士”是(A)

A、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B、贺知章张旭王翰王湾

C、张若虚张旭王翰王湾D、王之涣张九龄贺知章张若虚

36、“此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中的“此人”是指(B)

A、鲁仲连B、荆轲C、项羽D、苏武

37、“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出自(A)

 A、《李凭箜篌引》B、《金铜仙人辞汉歌》

 C、《长恨歌》  D、《雁门太守行》

38、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韵》“,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中的“蚩尤”是指(D)。

 A、人名 B、地名C、动物 D、大雾

39、晚唐文人中,涌现出一批以填词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作家,其最著名的代表是(C)。

 A、张志和 B、白居易C、温庭筠 D、刘禹锡

40、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中的“霸陵”埋葬的是(C)。

 A、秦始皇 B、汉高祖C、汉文帝 D、汉武帝

41、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所用典故出自(A)。

A、《诗经》 B、《楚辞》C、《论语》 D、《庄子》

42、为孟尝君市义并营建三窟以留退路的是(C)。

A、邹忌 B、邵公C、冯谖 D、烛之武 

43、陶渊明《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一诗抒发的感情,如用一个字概括就是(A)

A、“愤”B、“怨”C、“乐”D、“哀”

44、按照班固的解释,“离骚”的意思就是(A)

A、遭受忧患B、离别的忧愁C、发牢骚D、被离间骚扰

45、下列成语中,出于《邵公谏弭谤》的是(D)。

A、门庭若市B、高枕无忧C、退避三舍D、道路以目 

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曹操《短歌行》开头两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经常被一些人引用来表达一种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说说这样引用是否符合作者的本意。

本诗抒写了作者渴望招纳贤才以统一天下的急切心情表现了作者宽广的胸怀。作者的远大抱负和开阔胸襟奠定了本诗激越高昂的基调,但他是在对人生短暂的感伤和不得贤才的忧思中来表现自己的抱负和胸襟的,所以笔调显得沉郁顿挫,形成了慷慨悲凉的风格。

诗人一面饮酒听歌,一面凭空作想,想出诗中这许多曲曲折折,絮叨说来,似连贯,似不连贯,却围绕着一个中心——思得贤才。先写人生短暂的忧思,为什么忧思,因为没有贤才的辅助,不能在有生之年统一天下。次写思贤若渴的心情,反复抒写不得的忧思和即得的欢乐。最后写延揽人才的态度,还是思贤。一条线索,贯穿全诗,所以作者思绪的流动看似随意而毫不散乱。

2、简要分析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他脱离污浊的官场,走上归因道路后写下的。所以他在诗中尽情抒发了对淳朴幽美的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喜爱,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自由恬静的心境。并通过对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描写来映衬官场的黑暗。例如《饮酒[其五]》

3、《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曲文是如何体现莺莺送别恋人时的情感波澜的?

这折戏主要写崔莺莺不忍离别的心理。(1)先写她赴长亭别宴途中的内心伤感。(2)次写他在离宴上哀婉悱恻的离愁别绪。(3)再写她对张生离别后要善自珍重和不要移情别恋的叮咛嘱咐。(4)最后写张生走后她流连低徊不忍离去的悲痛心情。在表达自己的离别之痛中,莺莺对封建礼教、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门第观念给予了有力的控诉。作者抓住“暮秋天气”、“离人伤感”加以生发,以暮秋天气渲染离人伤感,把离愁别恨写得层次井然,细腻感人。

4、请根据《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告子下》)一文,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准确地说出来。

句意为:无论是个人或者国家,在忧愁祸患中才知奋发,得以生存发展,而沉湎于安逸欢乐中就会衰败灭亡。本文先以六个人的事例来证明,有作为的人都是曾历经挫折磨难的。然后联系到对一个国家来说,如果没有外患的忧惧,上上下下高枕无忧,就会有亡国的危险。在以上两层意思的基础上,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5、解释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句子:“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所共适。”

且夫:况且。造物:指天,大自然。无尽藏:这里指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适:享受、满足。况且天地之间的东西都各有主人,如果不属于自己所有,即使一丝一毫也不能索取。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可以随意耳听眼看,取用不完。这才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啊,我和你且来共同享用。 

三、简答题(4道选3道) 

1、《窦娥冤》第三折中,作者是怎样刻划女主人公的善良与反抗性格的? 

2、《诗经•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何含义? 

3、阮籍诗中的生命意识是什么? 

4、班固评述司马迁撰《史记》“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试加诠释与简要评价,并举例说明此种写作原则在《史记》中的体现。 

1、第三折,是全剧高潮。这一折描述的是窦娥被绑赴刑场问斩冤死的经过。 

①走后街不走前街,怕婆婆见了伤心,因为窦娥的婆婆住在前街,窦娥要求去后街避开前街是怕自己的婆婆看出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这充分显示了窦娥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作者就此展现了窦娥性格中温顺善良的一个侧面。使窦娥形象更为完整丰满。 

②怨天骂地,彻底反抗,由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地犯法受刑,接着说冤屈之大可“惊天动地”。窦娥含冤受刑,对命运的不平、天地的不公充满了愤恨。自然引出了下面对天地鬼神的指斥,控诉:“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③三桩誓愿,窦娥的第一个誓言是让在场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屈。她的第二个誓愿是希望自己的冤屈将像古代的邹衍那样得到上天的反应。第三个誓愿,是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这三个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冤的强烈愤怒和坚决反抗。这三桩誓愿又是她反抗性格的顶点。这是全剧的高潮,也塑造窦娥这个形象最成功的一笔。 

2.用比兴(比喻)的艺术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情意正浓;“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丈夫情意日衰。用桑叶的盛衰比喻丈夫情意的浓衰。 

3.生命意识是个人对死生等问题的自觉体认与把握,包括死亡意识、时空意识和生命的本质的意义等。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的消亡,死亡只是生命的一个阶段。在此阶段,阮籍奏出了生命的最强音。穿越时空,回荡在天地问。以死观生,才把人从死亡的威胁重压下解脱出来,把生命从麻木沉沦唤醒,促使他投入道最后的超越。正因为他有着面对死亡的这种意识,因此他对人生有极其强烈的热爱,对理想有执着的追求,有现实的:仁存环境阮籍又进一步考察人的自身行为以及支配这些行为的社会价值观念。《咏怀》其六以秦末东陵侯为例,说“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其十一咏叹楚襄王因荒淫享乐而误田。“一为黄雀哀,泪—卜谁能禁”。其三十一讽刺梁王因沉缅于声色享乐而导致亡国:“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军败华阳下,身竞为尘土”。他以历史向人们说明,追逐物欲给人的生命带来的危害。 

 

4、“不虚美,不隐恶”是说对于历史人物不凭空赞美,不掩盖恶迹,据实记述,故称“实录”。这是对司马迁胆识的真实而正确的评价。(4分)举例作具体阐述(“不虚美”例3分,“不隐恶”例3分)  

四、分析论述题:(2道全选) 

1、举例分析李白作品的浪漫主义特色。 

2、司马迁写历史人物的传记,善于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请以《项羽本纪》为例,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 

1、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的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这些成就,使他的诗成为屈原以后浪漫主义诗歌的新的高峰。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本诗通过由梦游仙境到复归现实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名山仙境的向往,表现了他的自由和理想境界的渴求,以及不满黑暗现实、蔑视封建权贵的叛逆精神。本诗突破了一般留别诗伤离惜别的常调,在艺术构思、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上都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色。 

(1)别具匠心的构思 

这首诗突破了一般留别诗伤离惜别的常调,别具匠心地围绕梦境进行构思,为驰骋幻想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全诗在结构上可以分为入梦原因、梦游经过和梦后感慨三部分,而以梦游经过为主。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对此欲倒东南倾”,写梦游原因,以虚幻难求的瀛洲衬托实际存在的天姥,并用,夸张的对比手法描绘出天姥山的高大形象。第二部分从“我欲因之梦吴越”到“失向来之烟霞”,写梦游天姥的经过,时间上从入梦到梦醒,空间上是山下到山上,展现出一幅幅瑰丽变幻的奇景。第三部分从“世间行乐亦如此”到结束,写梦后感慨,向朋友们表明对世事的看法(如梦幻,如流水)、自己今后的去向和不媚权贵的态度,即归到“留别”的题面,又点明了主题。正因为有前面的梦幻境界,后面的感慨才显得合情合理。 

(2)丰富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张。 

诗中将丰富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张相结合,创造出辉煌流丽、缤纷多彩的艺术形象。夸张为想象服务,正因为夸张了天姥山的高峻。后来梦游所见的山水奇幻、云霞明灭、众仙来会的境界,才显得真实合理,和谐统一。 

(3)语言酣畅淋漓,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全诗以七言句为主,随着感情的起伏,杂以长短不齐的句式,造成疾缓相间的节奏。如“列缺霹雳”四句,以急骤的节奏,表现电闪雷鸣、山崩石开的情景;接着改用七言句写神仙来会,以舒缓的节奏表现众仙飘然而下的情景。不同的节奏与不同的内容相统一,极尽和谐之妙。 

2、项羽是秦末历史的核心人物之一。灭秦前,他是反秦斗争所造就的起义领袖;灭秦后,由于他有大勇而无大略,善打硬仗而不善计谋的弱点,逐渐陷于孤立,最后失败自杀,成了悲剧人物。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调动多种艺术手法,以饱醮感情之笔从多个侧面写出了项羽的盖世英雄形象,把这一历史人物写得栩栩如生。 

(1)在传记的开头,先写了项羽的两件逸事。一是他小时不屑于学书学剑,要学“万人敌”,叔父教他兵法,他才大喜,但又不认真完成学业,则预示着他的英雄事业的悲剧结局。二是他在观看秦始皇巡游时说出“彼可取而代也”,吓得叔父赶忙捂着他的嘴,提醒他这是灭族之罪。在这样的场合敢于说出这样的话,表现出项羽具有英雄大志和无所顾忌、敢作敢为的英雄气概。这两件逸事为后面逐层展开项羽的英雄性格定下了基调。 

(2)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突围及乌江自杀是项羽一生的主要事迹,基本上可显示项羽事业的盛衰过程和项羽的完整形象。 

A、钜鹿之战是项羽与秦军主力的决战,奠定了项羽在反秦联军中的地位和威望,充分显示了项羽的盖世英雄本色。除了通过诛杀宋义、破釜沉舟等果敢行为正面写出他的英雄气概外,还通过与宋义的对比,诸侯将观战和拜见时的情态从侧面烘托他的英雄形象。 

B、鸿门宴是项羽兵临咸阳时与刘邦的初次较量,暴露了他缺乏远见的弱点,失去了消灭刘邦的依次大好机会,是他的事业走向衰落的预兆。同时,也显示了他作为大英雄不屑于暗算人的磊落胸怀。在这次事件中项羽的言行很少,主要是通过人物之间的相互映衬,来凸现项羽形象。 

C、垓下突围及乌江自杀是项羽事业的终结,写出了他的执迷不悟和至死不失英雄本色。通过项羽别姬时的慷慨悲歌、屡次强调“天亡我”和毫无意义的大肆冲杀,写出了他心已死而意难平、认输而不服气的心情。最后写他的死法也非同常人,仍然是英雄本色。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报名提醒

【报名:1月13-17日】

浙江自考服务中心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APP

APP
下载

man
联系
微信
wxlogo
扫描
二维码
反馈建议
反馈
建议
回到顶部
回到
顶部
app
微信客服
 微信公众号